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特朗普團隊欲修補對華關係 蔡英文公開場合變低調

2016年12月20日 10:24:2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白宮幕僚長是美國總統辦事機構的最高級別官員,擁有很大權力,常被稱為“華盛頓第二最具權力的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所長達巍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普裏伯斯將在特朗普政權內擔負的職位非常重要,“因此這番言論值得重視”。但他的這種表態到底有什麼背景更值得分析。一種可能性是特朗普團隊內部有分歧,既有“造反派”,又有“建制派”。“造反派”可能傾向於挑戰一個中國政策,而“建制派”希望穩妥處理對華關係。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特朗普本身不是真的要挑戰一個中國政策,只是在“要價”,拿中國最在乎的事情先發制人,“搞你一下”,然後談經貿等其他問題。但其團隊又清楚,通常只有在模糊的空間才好談,如果放棄一中政策,真和中國搞僵,就不好再談,所以他們才想往回“修補”一下。

  一名匿名北京學者對《環球時報》表示,作為著名的“親臺派”,普裏伯斯此次表態不同尋常。普裏伯斯在2015年和2011年兩次訪台都見了蔡英文,據臺媒報道,下月蔡英文“過境”紐約時也將與普裏伯斯見面,“就臺美關係的未來交換看法”。他也被認為是促成12月2日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的主要推手之一,因此,這次表態很可能代表特朗普團隊對臺政策的後撤,同時也是對臺灣執政黨的某種公開提示。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張士賢19日對臺媒説,特朗普是標準的 “素人政治”,必須要由有經驗的幕僚把關。因此,普裏伯斯這次出馬很可能是在“預告”特朗普未來針對兩岸關係或美中關係的談話將不會再是“即興發言”,而是由幕僚所關切及指導下的審慎發言,到那時整個美國傳統戰略與國策就有望延續,而不是特朗普在競選及當選後的“想到就説、説了就錯、錯了就改”。目前特朗普的幕僚們最重要的一件事,估計就是防止特朗普重蹈類似錯誤言行。

  連日來,美國輿論的窮追猛打也令特朗普團隊感到對臺表態的壓力。美國《費城問詢報》19日批評説,美國與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安排正在被特朗普扔出窗外。很多人都認為,特朗普接觸臺灣的舉措實際上危害臺灣的安全。中美關係未來將高度不確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9日稱,特朗普在一中問題上的表態“史無前例”地挑釁了中國人,雖然兩國爆發戰爭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我們的時代成為美中關係的轉捩點——告別40年來相對成功的風險管控,

  “那麼,特朗普有關中國的推文,將是令人悲傷的見證。”

  普裏伯斯的表態無疑給了“臺獨”一記悶棍。綠營“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18日在臉譜上叫嚷説,檢視特朗普近來對北京的發言,可以明顯知道特朗普“正在嘗試挑戰華盛頓過時的一中政策”。

  而蔡英文及其團隊看來已經從“與特朗普通話欣喜萬分”的興奮中有所警覺,通話當天,綠營曾大聲宣揚這是“臺美斷交37年來最大外交突破”,並一再宣揚蔡英文的“偉大成就”,但這兩天人們發現,蔡英文最近接見“美國朋友”時,每次的談話要點都是“臺美關係、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並重”,至於她過去一直宣揚的“親美日、遠大陸”的説法,已經很少再提。

  有島內匿名學者對《環球時報》表示,這很可能是因為蔡英文已經受到美國方面的“警告”,甚至可能美國方面已經直接對她説“美國不會為‘臺獨’而戰”,這與特朗普幕僚為特朗普的對臺言行“踩剎車”的做法如出一轍。

  王建民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他注意到蔡英文在與特朗普通話後變得很低調,顯示出她的被動性,在特朗普提出拿一個中國做交易後,她也非常謹慎,表明她感到形勢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對希望臺海穩定的臺灣民眾來説,普裏伯斯的表態是一個真正的好消息,這使臺灣避免了被特朗普當成籌碼的可能。

  達巍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畢竟特朗普還沒有上任,他只是在打擦邊球,而普裏伯斯也只是説“不會馬上”修訂一中政策,因此還要繼續觀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任重)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