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民進黨當局“黨産會”屢遭司法打臉 特權機關成困獸

2016年12月17日 09:12:5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當局“黨産會”屢遭司法打臉 特權機關成困獸

  民進黨當局“黨産會”屢遭司法打臉 特權機關成困獸。(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台灣網12月17日訊 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緊咬國民黨黨産案,飽受爭議。日前,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受理3件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欣裕臺公司與“不當黨産處理委員會”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16日裁定部分准許、部分駁回。“黨産會”接二連三司法程式的失利,更顯示執政黨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充滿爭議性的政策。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黨産會”依然故我,我行我素或將淪為無法駕馭的“違憲機關”。一個敵人已夠多了,遑論開闢多個戰場,顯然與蔡英文當選時標榜的“謙卑、謙卑、再謙卑”相違。

  國民黨黨工自救會集結一批黨工及青年軍,晚間到“黨産會”前抗議、靜坐

  民進黨當局“黨産會”屢遭司法打臉 特權機關成困獸。(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為抗議“黨産會”霸道專橫、漠視司法做法,國民黨黨工自救會16日集結一批黨工及青年軍,晚間到黨産會前抗議、靜坐。抗議人員四週貼上印著蔡英文與顧立雄的海報,還準備在此搭帳棚抗戰到下週一,等到“主委”顧立雄出面。國民黨黨工自救會認為,“黨産會”先射箭再畫靶的調查方式,無法公平處理黨産議題。唯有將所有事證交給法院,透過公開審理,讓當事人充分申辯、陳述,還原事實,才能讓真相水落石出。

  有評論指出,臺灣畢竟是民主法治、權力分立的地方,銀行或得直接面對行政權的威逼,居於正義最後防線的司法又有何理由得屈從?換言之,類似15日臺北最高行政法院駁回“黨産會”抗告,認定“黨産會”片面凍結國民黨臺銀支票與永豐銀賬戶的行政處分適法性有疑義、凍結無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6日裁定,“黨産會”處分書關於移轉國民黨持有中投及欣裕臺股權停止執行,諸如此類打臉“黨産會”的例子,只怕會愈來愈多。

  國民黨黨工自救會集結一批黨工及青年軍,晚間到“黨産會”前抗議、靜坐

  國民黨黨工自救會到“黨産會”前抗議,四週貼上印著蔡英文與顧立雄的海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也有分析指出,同樣是法院裁定“黨産會”的處分停止執行,但“黨産會主委”顧立雄在對國民黨永豐銀賬戶及臺銀支票案,和中投、欣裕臺收歸公有的兩個案子上,態度卻大不相同。前者不但提抗告,還用另一個新的行政處分對抗行政法院的裁定,後者卻考慮“不提抗告”。其間轉變,不在“黨産會”忽然尊重司法,而是前者若不提抗告、不另提處分,則國民黨將可動用相關資金。後者則無論抗告與否,國民黨都不可再用中投和欣裕臺的股利。

  由是觀之,“黨産會”在意的是,國民黨是不是可以再動用它的資産。從16日聽證會預備會來看,也可以看到相同邏輯下的操作。“黨産會”查中廣案、中影案,指兩者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但卻跳過了過去被懷疑利用中廣土地交易相關經費,由李登輝、劉泰英成立的臺灣綜合研究院。若説這不是政治考量,恐怕很難令人信服。

  分析稱,國民黨“黨産歸零”,讓政黨公平競爭,是大多數臺灣民眾都同意的社會共識;但如何用正當、合法的手法讓國民黨“黨産歸零”,重要性並不下于“黨産歸零”本身。從“黨産條例”“立法”起,是否“違憲”就爭議不斷。在清理黨産的過程中,“黨産會”簡直成了具有行政、“立法”、司法功能的超級機關,僅用“轉型正義”四個字蓋過對法治的戕害,顯然遠遠不足。

  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指出,幾個月下來,“黨産會”的存在愈看愈像雞肋,“主委”顧立雄的演出愈看愈像小丑。(台灣網 高旭)

  注:本文綜合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報道。

  國民黨黨工自救會集結一批黨工及青年軍,晚間到“黨産會”前抗議、靜坐

  國民黨黨工自救會到“黨産會”前抗議,四週貼上印著蔡英文與顧立雄的海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