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黨産會主委”顧立雄。(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台灣網12月16日訊 “民不與官鬥;官字兩個口”,這兩句話自君王時期流傳至今,仍是千古不變名言。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黨産會”成立才三個多月,就把執政最久的國民黨“整”得幾近滅黨,不得不佩服律師出身的“主委”顧立雄嫺熟法令,因惟有知法者,才能玩法,但小心別把民主法治精神玩掉,落得作法自斃。
文章指出,暫不論國民黨黨産和其附隨組織財産是否不當取得,以今日民間合法討債都有其程式,縱使聲請法院強制執行都還得留下維持生活必需費用,“黨産會”卻能將其全部凍結,附隨組織全部移轉,絲毫不顧政黨以外之黨工、員工生計。遑論“黨産會”認定財産是否不當取得,依黨産條例,政黨在條例施行後有一年時間可申報財産來源。若“黨産會”主動調查認定、通知,政黨則有4個月時間申報。但“黨産會”8月才正式運作,旋即9月底凍結國民黨資金,接著又將中投、欣裕臺300多億元資産收歸公有,根本不管法律規定的一年或四個月。
文章表示,犯下殺人重大刑案,都要經法院三審定讞才能執行,“黨産會”一個在政黨輪替後,挾完全執政之姿的臺當局所成立新單位就認定不當黨産,雖然形式上經聽證、調查,但動作之快讓國民黨成為“超司法”的“黨産會”刀上俎。
縱使法官裁定“黨産會”凍結國民黨資金處分不當,準停止執行,“黨産會”竟能拗成不是行政處分,然後再做新處分。如此正是法庭上“檢辯鬥法”中律師所玩的訴訟技巧,不管法院裁判,“黨産會”都可重開戰場。擁行政大權的“黨産會”如此知法玩法,視法律如無物,大羅神仙也沒輒。但一個不遵守法院判決結果的臺當局,乾脆直接就把法院關了吧,省得麻煩。(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