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學者:柯建銘成了民進黨、蔡英文的替罪羔羊

2016年12月12日 07:54:1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2月12日訊 民進黨大佬林濁水指責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是“立法院”改革的最大絆腳石,民進黨、蔡英文、“立委”的滿意度崩跌,柯更是關鍵人物。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鈕則勳在《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指出,此番論述似乎將民進黨這半年執政不佳的原因都和柯建銘作連結,而這來自民進黨內大佬的指教似乎是從柯被勞工團體追打,“時代力量”諷柯是黑箱作業高手、該黨的成長動力後,對柯最沉重的打擊了。

  文章指出,柯建銘被打或許可自我解嘲為貫徹蔡英文的意志,即便是被“時代力量”諷刺,他也能理直氣壯説是為民進黨捍衛選舉盤。而這次被指為是蔡英文民調下跌的關鍵人物確實是啞巴吃黃蓮,因為他也清楚,若大聲為己喊冤,除可能愈描愈黑外,這把執政不力的火便會直接燒向蔡英文,還不如自己吞忍、烈火焚身,讓蔡英文看到他的壯烈之舉,反而更有意義。但深入來看,民進黨執政不力,支援者背離,難道都是柯建銘惹的禍?還是柯根本就是蔡英文的替罪羔羊?

  文章表示,各方喊打、喊殺,柯或許也應想想孰令致之?柯本身就有形象與政治操作上的盲點與限制,國民黨順勢將他列為頭號“割綠委”的目標,“時代力量”更將他當作吸收政治養分的操作標靶。他屬意的“立法院”協商機制或許能讓小黨與大黨有平起平坐的機會,但密室黑箱的惡評至今仍未緩解,雖説要貫徹高層號令,強渡關山通過修法,仍得給在野政黨及利害相關團體一個“雖不滿意但能接受”的説法而不是做得不夠到位,反而無限上綱到“臺灣民主末路”來替自己叫屈與修補形象。

  文章指出,雖然“修法”議題當下最顯著,但整體來看,蔡英文或許才是最應受責難者,要柯一人承擔執政不力的責任太過沉重。畢竟翻轉“7天假期”到霧煞煞的“一例一休”是蔡英文的創作;限期通過“勞基法修法”也是蔡英文的最後通牒,柯只是扮演“稱職”角色;核食開放、兩岸關係又豈是柯所能置喙的政策?興航解散事件中的臺當局失靈與柯在“立法院”的積極任事反而形成強烈對比。基於此,與其苛責柯還不如説柯是蔡英文的替罪羔羊來得更貼切。

  文章稱,本來柯建銘問鼎“立法院院長”應是探囊取物,卻敵不過代表蔡英文意志的蘇嘉全;續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要傷腦筋頻頻為“發夾彎”政策尋求創新説法;為貫徹蔡英文指令,冒著被打、形象破毀、千夫所指的風險,卻只換回蔡英文一句“第一次聽到有人用‘智勇雙全’形容你”的玩笑話,作為蔡英文替罪羔羊的柯建銘,心中應該五味雜陳吧!(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