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外媒:學者警告拿臺灣當中美關係“杠桿”後果嚴重

2016年12月07日 10:39:14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外媒稱,特朗普過渡團隊顧問葉望輝(斯蒂芬耶茨)6日以私人名義訪台,再度表示對臺灣的支援。對於是否會與蔡英文見面,他表示“此趟旅程由友人安排”,展現出不承認、不否認的態度。葉望輝説,到臺灣是想交流亞洲事務,更好拓展未來美國新政府的空間。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6日報道,日前特朗普與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當時就有傳言説葉望輝是居中牽線的關鍵人物。然而,葉望輝表示“電話不是我而是特朗普的幕僚安排的,但這是個很好的第一步”。

  葉望輝曾在美國傳統基金會和時任副總統切尼辦公室任職。近來美國政界預測葉望輝會有很大幾率進入新內閣。這次來臺灣,預計他會跟不少綠營人士碰面,談未來臺美的互動新模式。

  另據路透社12月5日報道,特朗普與臺灣領導人通話,預示著美國將向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但目前尚不清楚他這種讓北京在貿易、朝鮮等一系列問題上讓步的危險試探將達到什麼程度。

  包括前美國高官在內的分析人士表示,這次通話至少是對中國的初步警告,預示著美國將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洪博培據稱是特朗普政府國務卿的候選人之一,他説,在與中國打交道時,臺灣或許是“有用的杠桿”。

  特朗普的顧問、中國問題鷹派人士彼得納瓦羅以及前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約翰博爾頓都提議,利用臺灣事態升級迫使中國減少在東亞追求領土。納瓦羅曾建議加強與臺灣的接觸,並停止提及“一個中國”原則。博爾頓則支援“梯級外交升級”,首先在國務院正式接待臺灣外交人員,然後完全在外交上承認臺灣。

  奧巴馬政府前亞洲事務高級主管麥艾文表示,這是風險極大的政策:“事實在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就明確讓我們知曉,臺灣問題是戰和問題。美國應試探這個命題嗎?臺灣問題政治上太敏感了,在中國核心利益中的地位也太高了,中國人不會為了任何事情放棄它。如果美國決定與臺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那麼就很容易在東北亞引發軍事危機。”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表示,特朗普顧問的做法似乎源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軟弱得多,美國更易採取強硬立場,問題在於北京隨後確立了軍力建設計劃,以便永遠不用再忍氣吞聲。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