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陸專家:蔡英文拿"通話"玩火實際已是衝撞"一中"

2016年12月06日 09:36:22  來源:環球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12月6日報道,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日前在中評社撰文指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通話,成為1979年美臺斷交後臺灣領導人首次與美國總統當選人直通。同日,美眾議院通過“2017國防授權法”,進一步提升美臺軍事關係。加上7月美共和黨首將“對臺六項保證”寫入黨綱。美國新政府還未上位,兩岸政策己受到嚴重挑釁。未來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態勢,因特朗普當選,將會更趨挑戰性。

  全文摘編如下:

  “川蔡”這一“通話”説明,長期以來美國國內確有一股不小的“親臺反華”勢力,正與民進黨密切配合,在背後教唆政治素人特朗普玩弄“兩手策略”。而民進黨一直喜歡玩“小動作”,這次趁美國政黨輪替交換政權之際打“擦邊球”。因此,未來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態勢,因特朗普當選,將會更趨挑戰性。

  特朗普上臺對兩岸關係影響值得高度警覺。通話是偶然的、表面的現象?還是有預謀、有心機的刻意安排?可以判斷,蔡英文耍“小動作”是一定的,但判斷特朗普,可不能只説是個“小動作”。

  首先,特朗普講是蔡打給他的;其次,特朗普講臺每年買美軍火為啥不能接個電話;第三,特朗普團隊官網新聞5分鐘後網頁刷新找不到了;第四,美國安會發言人霍恩當晚稱,美未改長期以來的兩岸政策。第五,通話時間點選在特朗普就職前。僅從這五點分析,特朗普確實不是隨便接電話的“接線生”,是有準備好的、赤裸裸地違反《中美建交公報》的嚴重挑釁行為。當然,懂一點臺灣問題的人都會知道,關鍵點在於是民進黨蓄謀已久、主動買通美國“線人”,最終報特朗普同意才有這次“通話”的。

  蔡拿“通話”玩火實際已是衝撞“一中”。蔡受困于島內外和兩岸關係等各方面壓力,認為需要運作政治和借助外因轉移視線;美國“親臺鷹派”也試圖探測大陸底線給新任總統特朗普,建立新行為規則。其實,蔡這種“小動作、小算盤、擦邊球”,自我感覺良好的冒險行為,十分危險,為現有兩岸關係僵局,雪上加霜,也不可能給臺灣民眾帶來什麼好處,也讓大陸越來越看清楚蔡不會“不挑釁”及“維持兩岸現狀”的承認,完全是謊言。但蔡不要自以為是,過早得意,好像佔到了什麼驚人“大便宜”,要想想,這種玩火危險動作多了,後果將很難預料。兩岸關係問題還是要回到基本面,回到“兩岸同屬一中”政治立場,投靠、擁抱外國勢力,親美日、抗大陸,這種幻想,結果沒有好下場。

  大陸對臺工作中的美國因素複雜性增加。一是美國如果放棄TPP,但其國際權利和國家利益不會放棄,臺灣經濟求助美國、日本,會如何“出手”?二是美國如果改變或調整“亞太再平衡”戰略,但並不等於放棄亞太區域“同盟戰略”,也不可能退出亞太政治、經濟、軍事舞臺,臺灣配合會如何“出牌”。三是特朗普執政團隊構成“親臺反中”能量,到底有多強勢?現已定名單中不少屬“親臺派”。四是特朗普與美國國會“反華親臺”勢力如何溝通協調?。因此,蔡英文執政的民進黨與特朗普執政的共和黨碰到一起,未來兩岸關係將更加不確定、不穩定,不排除嚴峻的、挑釁性的狀況還會發生。

  美國政黨輪替後的一中政策不會根本性改變。翻閱歷史,從尼克松算起,共和黨和民主黨輪流執政40多年,7位總統奉行一個中國政府,對臺戰略始終未變,就是“以美國國家利益為上,以中美兩國關係為重,美臺關係服從中美關係”。美國始終在兩岸之間尋找“戰略平衡”,以獲取美國利益最大化。更何況,美國政黨政治有“全方位制衡系統”,政府有完整的運轉機制與工作程式,在現行體制下特朗普的政策還會受到共和黨、國會及其政府團隊的左右。

  目前評估中美及臺灣三角關係,中美大國關係是重中之重。臺灣在國際上無大份量,沒有機會在國際舞臺成為聚焦點。但“棄臺論”暫不存在可能變為事實的變數,作為美國第一島鏈上的關鍵一環臺灣,仍是美國圍堵中國大陸具戰略價值的重要“棋子”。不認清這一點,將會犯戰略性誤判。(作者仇長根,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 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榮譽顧問)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