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政治退出體育在臺引不滿 反對者稱眾多體育協會恐將倒閉

2016年11月29日 06:37:4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裏約奧運會結束後,島內運動單項協會的改革聲浪持續。“行政院”被爆將要求“政治退出體育”,未來無論全臺還是地方,政務人員和民意代表都不得兼任單項協會負責人。此舉引發強烈反彈。

  據臺灣《聯合報》28日報道,“行政院版國民體育法”修正草案將設“專章”規範,要求單項運動協會朝專業化發展;未來若經“立法院”完成修法,不少由政治人物、民意代表挂名負責人的體育社團,必須重新改選。“體育署長”何卓飛稱,目前臺灣與奧運會和亞運會級別有關的全臺單項協會如籃協、羽協等有40多個;國際認可賽事有關的全臺單項協會達70多個,地方單項協會負責人恐怕更多。可能受影響的民意代表,包括出任冰球協會理事長兼足球協會副理事長的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未來需要改選。其他的如擔任籃協理事長的國民黨前“立委”丁守中、擔任棒協理事長的前“立委”廖正井等,因為是非現任“立委”,並不受修法影響。國民黨“立委”吳志揚現任中華職棒聯盟會長,不屬於單項協會,因此也不受影響。

  目前兼任的民意代表及部分協會負責人大多表示反對,擔心修法後地方上許多體育協會恐將倒閉,偏鄉體育活動可能停擺。籃協理事長丁守中稱,“這才是政治干預體育”,每個運動團體協會都要定期改選,競爭相當激烈,且不論誰當理事長,都是出錢出力的職務,禁止民意代表出馬完全沒意義。不過,擔任棒球協會理事、臺中棒協主委的“立委”張廖萬堅則對修法表示贊成,認為由民代尤其是“立委”擔綱,在經費爭取、監督上難免有利益和職權回避問題,且選手挑選與培訓也可能成為鞏固地方勢力及圖利的工具。

  《聯合報》28日分析稱,島內運動單項協會運作,一部分受當局補助,另一部分由民間資金協助。雖然當局每年編列補助款,但各單項協會年年叫窮,因為島內外賽事眾多,隊伍組成從培訓、選拔、集訓到出境比賽,花費巨大,這也是運動協會積極找“富爸爸”當理事長的原因。文章質疑稱,民意代表退出後,還是有可能涉入單項協會,只是化明為暗而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