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當局抖空竹統戰説引不滿 洪秀柱批其"文化臺獨"

2016年11月23日 08:18:0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難道馬拉松來自希臘,臺灣就不用發展?”當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把抖空竹(臺灣稱為“扯鈴”)與統戰工具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島內輿論不禁發出上述感慨。讓民俗體育運動和政治扯上邊,也算是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去中國化”的一大“特色”了。

  臺“立法院”21日審查“僑委會”預算。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要求針對“輔導海外各地夏令營暨遴派文化教師巡迴教學”減列80萬元新台幣。據了解,“文化巡迴教學”包括書法、扯鈴等,劉世芳認為,“扯鈴是中國文化的一支”,僑教活動應更融入臺灣特色,與大陸“統戰工具”有所區別。

  這樣的“扯淡”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國民黨主席洪秀柱22日稱,劉世芳的發言恰恰是民進黨長期人格分裂、“文化臺獨”的最佳例證;他們想切割臺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連結,找出一個能斷絕聯繫的脈絡,“中秋節、中元節、重陽節和春節算不算中國文化?慶祝這些節日是不是也在幫中共統戰?建議民進黨所有人先考慮改掉姓名”。國民黨文傳會質疑稱,按照劉世芳的邏輯,臺灣關帝廟、媽祖廟必須關門,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都是“統戰工具”,因此不可以信仰。國民黨“立委”楊鎮浯辦公室主任黃子哲直言,“世芳扯鈴,扯的其實不是鈴,是內心意識形態的惡鬼”。他説,為“去中國化”,劉世芳先是看陸軍官校校歌有“黨旗飛舞”不爽,要求更改;接著又要求“國防部”撤掉兩蔣陵寢衛兵,如今連無辜的扯鈴也遭殃,乾脆連風箏、陀螺和毽子一併禁玩,“免得勇敢的臺灣人從小就被中國統戰。當然,肉粽、月餅、春卷等食物更一律不準吃,以免身體留有中華文化的遺毒”。

  臺灣扯鈴運動自1983年開始推廣,與踢毽、跳繩及陀螺等並列民俗運動,如今已發展成體育運動,還舉辦類似跆拳道的級位鑒定。高雄市扯鈴協會總幹事楊政宗曾接受“僑委會”聘請赴阿根廷、泰國等地僑界推廣扯鈴。他説,扯鈴雖源自大陸,卻在臺灣發揚光大,連大陸都要來臺取經,“臺灣宗教、語言、文化都脫離不了中國,要如何斷根?”一名不願具名的華僑還批評稱,綠營一執政,總喜歡玩“去中國化”的遊戲,像前駐日代表許世楷把官邸的梅花砍掉,改種櫻花等,“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文化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聯合新聞網稱,在強大壓力下,劉世芳22日改口稱,雖然扯鈴發源自中華文化,但在臺灣發揚得更好。

  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曾慧青22日撰文稱,民進黨既然自稱愛臺灣,就應該積極推廣本土民俗體育活動,而不是打壓扯鈴,還將之扯上政治,其背後的意圖更令人質疑,無非是想借刪減“僑委會”的預算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文章説,其他藝術活動,書法、國畫、中國音樂是不是也算中共的統戰工具呢,“若是如此,試問臺灣還有什麼藝文活動可以從事和推廣?”《中國時報》22日也評論稱,臺灣何其有幸,根植于中華文化,又有各種文化等多元交融,“拿掉中華文化,兩岸沒地動山搖,臺灣的知識根基先山崩地裂”;民進黨只有利益考慮的政治伎倆,讓人無法茍同。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