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缺電警報聲聲 當局電改被批“政治支票”

2016年10月25日 08:07:0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秋老虎”發威令臺灣用電需求激增。大負荷運轉下,臺灣電力公司的老舊機組故障頻發,供電屢次逼近“限電警戒”。民進黨當局號召民眾關空調節電,並趁機推“電業法”修正案意圖啟動電改,輿論批評這是“漂亮的政治支票”。

  本週臺灣氣溫飆升,最高達36攝氏度,民眾紛紛開起冷氣。適逢臺電有4部發電機組在年度檢修,減少近10%供電,加重其他機組的運轉負荷。

  10月17日至21日,臺灣大林電廠5號機組因設備老舊接連三度“跳機”,使得全臺電力備轉容量燈號不停在紅燈和橘燈之間跳轉,甚至差點創下秋天亮起“黑燈”的歷史紀錄。根據天氣預報,下周臺灣仍將持續“秋老虎”天氣,用電吃緊的局面恐難緩解。

  為此,臺電不得不緊急推遲原本計劃好的機組檢修。行政機構也動員民眾“一起來節電”。據臺媒報道,行政機構辦公場所“率先垂范”,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的午休時段關掉冷氣。

  就在全臺面臨限電危機時,民進黨當局再次引爆電業改革議題。20日,“電業法”修正案獲行政機構會議通過,將送立法機構“闖關”。這一修正案貫徹了民進黨“非核化”主張,強調鼓勵“綠能發電”。

  “電業法”修正案規定,電商的發電配比必須符合能源政策目標(目前為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同時在2025年前徹底關停核電。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京明表示,以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測算,未來9年臺灣電價要漲四成。

  臺灣“中國工程師學會”環境能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立誠批評説,這是一種不顧成本的做法。核電同樣不産生碳排放卻被排斥在外,導致全臺灣每年發電成本激增2500億元新台幣。

  對此,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官員保證,基本民生用電不會漲價。當局還表示,電業改革將分兩階段進行,先行開放“綠能發電”。

  臺《經濟日報》21日社論指出,“電業法”修正案既要非核、減煤、降污,又要節能、綠電,還要維持不缺電、不漲價,有如華而不實、美不勝收的“政治支票”。

  《中國時報》的文章諷刺道,已經有綠營民意代表提前打預防針説,所謂的民生電價不漲有兩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完成電源開發方案以及再生能源完備。所以,如果未來民生電價上漲了,就是再生能源尚不完備所致。

  《聯合報》的評論指出,借用當局的公式:不用電,就不必付錢,就不怕電費貴。“非核家園”展示的願景,目前正是如此這般的鬼畫符。(記者趙博、李凱)“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