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民進黨把"軍公教"當替罪羊 年金改革,正義還是私利

2016年10月20日 08:03: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9月3日的軍公教大遊行現場。(本報記者 任成琦攝)

  臺灣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10月16日前往“立法院”,舉行“程式不正義,何來共識?堅決反對民進黨所提出之65歲延退方案”記者會,要求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考慮“年金改革委員會執行長”林萬億是否適任,避免影響年金改革。早在9月3日,臺灣逾10萬名軍公教(軍人、公務人員、教師)數十年來首次走上街頭,抗議在退休年金改革中被民進黨當局抹黑。

  臺灣的年金制度到底是怎樣的架構?改革希望實現什麼目標?為什麼改革措施尚未出臺就引發了10萬軍公教人員“反污名、要尊嚴”的抗議遊行?

  年金制度

  不堪重負瀕臨破産

  對於現代社會而言,保障勞動者退休之後的經濟安全,是社會保障的重要一環。因此,構建一套符合社會實際的退休金制度,使之能持續、高效發揮保障作用,也成為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量。在臺灣,這項制度即為“年金制度”。

  臺灣從1950年開始構建年金制度框架,但限于財力無法一步到位,只能按照職業分類先後實施,導致年金名目極為繁瑣。據統計,臺灣現有公保、軍保、勞保、農保等各種保險,以及軍公教人員退休金、私立學校教員退撫制度等至少13種年金制度。這些制度領取資格、保費分攤、政府撥補等都大不相同。

  制度架構雲裏霧裏,現實危機也一觸即發,原因就在於臺灣社會快速老齡化、現行繳費比例過低等導致保費入不敷出。據臺灣“勞動部”勞工保險局預計,到2026年,65歲以上老人將佔臺灣總人口的20%。保險費收入日益減少,給付人數卻逐年快速增加。臺灣年金制度中最早出現赤字危機的是軍人退撫基金。由於軍職人員退役早、役期短的特性,臺灣軍人退撫基金2011年首次發生收支失衡赤字,其支收比從2005年的70.72%迅速攀升至139.86%。如果按照現行制度,軍人退撫基金最快將於2019年破産。

  2008年才施行的“國民年金”制度也不樂觀。這項制度是針對300多萬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的民眾設計的。按照制度框架,以一般被保險人月投保金額1.8萬元新台幣(以下均為新台幣)計算,每月僅需繳納878元,繳滿20年即可每月領年金6005元。據臺“衛生福利部”統計,2008年,“國民年金”制度中的老年年金申領人數僅為1.5萬餘人,2015年迅速增加至67萬餘人,總金額從0.7億元猛增至273億元。與此同時,由於這部分人群中很多是家庭主婦或無工作者,繳費率一直不高,平均保費收繳率僅為56%。

  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按照現行年金制度,未來20年,臺灣年金將累積高達17萬億元的潛藏債務,其中軍公教有8.3萬億元,勞保有8.1萬億元。到2024年前後,軍、勞、教、公等各基金都將相繼破産。一旦年金破産,非但現在的老年人將深受其害,還會禍延下一代。年輕人每月繳納的保險費都將化為烏有,退休後什麼都領不到,徹底成為“失掉保障的一代”。

  年金危機

  差別對待激起民怨

  臺灣年金制度的問題還不僅僅出在經濟上,由於制度繁雜、名目繁多,由此衍生出各種職業之間的不對等,影響了全社會的公平正義。

  以臺灣社會爭論最多也是最激烈的“18%”為例。這項出臺于1983年的制度規定,軍公教人員可按任職年資存入相應金額,這部分存款享受每年至少18%的利息。

  “我在職時月薪6.8萬多元,退休後能領7.2萬元,退休反而比在職領得多。”臺北市成功高中退休教師張禎賢説,他擔任教職30年,1999年退休後,每月退休金4.8萬元,而“18%”的優惠存款利息每月大概有2.3萬元。

  像張禎賢這樣,退休收入比在職還要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桃園縣新峰小學退休教師劉鴻水説,他退休時領取一次退休金600多萬元,其中有421萬元能夠享受“18%”的優惠存款利息,每月光利息收入就有6萬多元。

  據臺灣“財政部”統計,臺灣每年為“18%”的支出迅速增長:2000年,“18%”優存戶數32.9萬戶,當年度利息支出597.75億元;到2013年,存款戶數增至44.1萬戶,當年度利息支出達815.64億元。

  從優惠利率到繳費負擔,臺灣的年金制度為不同職業設置了不同的門檻和條件,而且沒有因應時間背景的更改而予以調整。這導致整個年金制度設計與現代臺灣社會的實際情況嚴重脫節,不同職業之間的年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臺灣“年金改革委員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公立學校教師退休後月領6.8萬元,公務員能領5.6萬元,軍人為4.9萬元,而勞工僅有1.6萬元,農民為7256元,差距竟然高達近10倍。

  經濟壓力巨大、前景一片黯淡、社會不公加劇……現行年金制度中的問題從經濟蔓延到社會、政治,臺灣的年金改革到了不得不改的最後關頭。

  年金改革

  陷於政爭失焦變味

  年金制度必須改革,這是臺灣社會的共識。有民意調查顯示,高達八成的臺灣民眾贊成年金改革,而且即使是在享受優渥福利待遇的軍公教人員中,也有高達六成的支援率。

  “我退休後每年退休金大概84萬元,可我教過的學生每月卻只能領到2萬多元薪資。這樣的社會發展是不正常的。”臺北市介壽中學退休教師陳彩仁多年來始終呼籲“軍公教年金改革”。而新北市板橋新埔中學退休老師劉明新登出每月近萬元新台幣利息的“18%”優惠存款的舉動,更是讓臺灣民眾為之讚賞。

  在如此龐大的民意支援下,為何年金改革政策尚未出爐,就惹來10萬人遊行抗議?“臺灣的年金制度改革立意良好,但實施困難。”臺灣前海基會顧問、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坦言,年金制度將民眾按照職業分成了三六九等,平均差距近10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強制拉平,勢必引發既得利益者的強烈不滿。“更何況,民進黨當局為了爭奪選票,在選舉中竭盡所能抹黑污衊軍公教人員,將軍公教塑造成坐享特權、貪得無厭的‘肥貓’,刻意煽動勞工階層仇視軍公教,由此也埋下了軍公教大遊行的伏筆。”謝明輝説。

  “改革年金沒什麼問題,但前提是要把真相呈現出來。我們要的是‘全面性的改革’,不是‘針對性、差別性’的改革。”軍公教大遊行的發起人之一、臺灣“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強烈抗議當局的年金改革方式不公:“大砍軍公教退休所得,難道勞工所得會提高?”

  在民進黨的政治操弄下,年金改革也成為向國民黨開刀的政治工具。對此,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示,制度設計如果不夠健全,“問題是出於制度本身,而不是那些依循制度的人”,國民黨反對民進黨當局貼標簽式的政治惡鬥。

  從今年6月到9月,臺灣“年金改革委員會”先後召開15次會議,每次會議都在吵鬧聲中不歡而散,每次會議場外都有抗議行動,甚至還有代表中途憤而離席。蔡英文上任之初,信誓旦旦要在一年內形成年金改革總體方案。但現在離最基本的社會共識都還非常遙遠,臺灣社會各界對於一年期限無不感到悲觀失望,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年金改革的背後牽扯著經濟、社會、政治等多項議題,既要促進經濟增長、改革財務架構,又要彌平社會差異、保障弱勢群體,這需要極高的治理智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從民進黨當局目前的表現來看,要麼沒興趣彌合被撕裂的社會,要麼沒能力走出經濟困境,看似要解決問題,背後又打著選舉的小算盤。

  只不過,年金破産的問題已經火燒眉毛,並不是裝看不見就不存在。臺灣年金制度將何去何從?整個臺灣社會都在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