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社評:蔡英文失去了避免與大陸對抗的機會

2016年10月11日 15:40:4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灣“總統”蔡英文10日發表“雙十講話”,有臺灣媒體總結道,她説了“新四不一沒有”。“四不”是她近來反覆公開強調的,即現狀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屈服、不會對抗。“一沒有”她沒有説出來,但貫穿在她的講話裏,那就是“沒有九二共識”。

  臺媒的這一總結還是蠻準確的。當年陳水扁上臺,提出了“四不一沒有”,它的內容是“不宣佈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由於陳水扁就是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他的所有承諾都成了空話,他的實際表現是用“切香腸”方式一步步推進“法理臺獨”。

  今天的蔡英文越來越像當年的陳水扁。她只是説話的方式更婉轉,用詞更模糊,追求見仁見智的效果,總之兜的圈子更大了一些。但她不接受“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這點已可以看出與陳水扁無二。區別或許在於,她有陳水扁路線遭到大陸痛擊的前車之鑒,她知道今天的臺灣比當年更沒有資本與大陸對抗,因此她多了一些顧忌,想摸索“柔性臺獨”之路。

  在“雙十講話”中蔡英文説“今天是中華民國105年的國慶”,會給一些人一種印象,她認了“中華民國”在大陸的那段歷史,這點她像是比陳水扁強。她還學了大陸的語言,説出“兩個有利於”,就是“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但這些只是她對大陸搞出的“小恩小惠”,兩岸不是這麼玩的。

  馬英九上任後公開接受“九二共識”,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隨即開啟了向前發展的大門。之後馬英九也説過一些在大陸聽來刺耳的話,但兩岸關係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不會因為一些具體的摩擦及風波翻船。

  蔡英文調轉了臺灣的兩岸政策方向,她所高唱的“維持現狀”與馬英九所主張的“現狀”,內涵和目的都已截然不同。蔡的“維持現狀”突出的是“臺獨”路線的策略和節奏,其“四不”中的“一不”在致民進黨全體黨員的公開信中説得最清楚,就是要“力抗(不屈服)中國的壓力”。

  撥開現象説本質,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都抽離了,大方向都逆轉了,還哪有什麼“現狀”可言?把一個盤子摔碎了,然後拿著一塊碎片説,它就是那個盤子,這難道不可笑麼?

  蔡英文最愛用的一個詞就是“善意”,好像她和民進黨有吐不盡的善意,而兩岸緊張的全部原因都是大陸造成的。大陸的臺海政策一脈相承,而臺灣因政權更疊另搞一套,同時卻要把破壞臺海穩定的罪名往大陸頭上扣,這是一手自欺欺人的悲情牌。

  蔡還喜歡搬出臺灣“民意”來對大陸耍威風,依她的邏輯,只要是通過“民主”方式做出的決定,哪怕是要“法理臺獨”,大陸也只有接受的份。這或者是幼稚,或者是無恥。

  臺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臺灣向何處去,要由全體中國人民的民意來決定。臺灣的民意可以讓蔡英文留在臺上或者下臺,但這一地域性民意無權決定臺灣這塊土地是屬於中國,還是可以由一幫自以為是者忽悠當地民眾把它分離出去。

  或許我們可以做一點總結了:蔡英文時期的兩岸關係僵持和緊張已成定局。大陸方面不必再有幻想,蔡英文當局也須面對由他們一手打造的新現實。兩岸恢復官方接觸已無望,經濟合作走下坡路亦難挽回。雙方應努力避免走向新一輪的軍事緊張,但這將取決於蔡當局是否會有進一步的激進行動。

  《反分裂國家法》早已生效,它將始終是“臺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一法律的效力比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強大、真實得多,臺灣當局無論有多少浪漫的想法,其實已經別無選擇。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