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媒體揭蔡英文維持現狀:重蹈陳水扁臺獨路線覆轍

2016年10月11日 08:30:1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針對蔡英文“雙十演講”中有關兩岸關係的內容,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0日應詢表示,“九二共識”及其體現的一個中國原則,符合兩岸關係的法理和現實,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檢驗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安峰山表示,我們再次重申,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行徑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有祖國大陸的繁榮進步做基礎,有13億多中國人民的強大民意做後盾,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歷史步伐。

  對蔡英文的演講內容,民進黨安撫民眾稱“蔡總統清楚表現出善意”。民進黨“立委”黃偉哲稱,蔡英文的表現“四平八穩,可以預測(兩岸關係)不會爆發衝突”。他説,如“有心者想要挑剔,或是中國大陸不滿意,也找不出什麼可挑剔的。因為除了沒説‘九二共識’外,也不能説在挑釁什麼”。

  藍營卻十分擔憂。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0日發表聲明稱,兩岸關係能夠穩定發展的基礎在於信守“九二共識”,但蔡英文和民進黨,迄今仍然不放棄“分離主義的信仰與黨綱”,當“臺獨”“借殼上市”的工具,這種表裏不一的政治早已為國人看穿,豈有可能為兩岸創造和平的基礎?將兩岸關係塑造成敵我對抗關係,對臺灣能有什麼好處?

  “蔡英文已亮底牌,兩岸融冰難”。臺灣《聯合晚報》稱,蔡英文“雙十演講”被視為能否促使兩岸融冰的重點觀察指標。但蔡這番演講仍是“未填完答案的試卷”。蔡演講中稱“什麼都可以談”,實際上卻是“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不能談‘九二共識’”。報道稱,早在“雙十”前,蔡英文不斷透過國際媒體專訪,設定不會在“雙十演講”中提出任何兩岸新主張,不會再退讓,而島內唯一能夠預期的,就是兩岸融冰之日尚遠,人民還有一段寒冬得熬。

  “蔡英文揭開維持現狀神秘面紗”,香港中評社稱,蔡英文在2016年島內“大選”前,提出“維持現狀”四字,創造最大模糊空間的兩岸政策,成功爭取中間選民,登上“總統大位”。 蔡政府上臺後,始終未表態承認“九二共識”,影響所及,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已斷,陸客來臺人數也大減,衝擊臺灣的飯店、旅館、遊覽車等行業生計。綠營曾憂心,蔡英文迫於經濟壓力而向“一中原則”靠攏。但不久前,蔡英文在寫給民進黨的公開信裏稱,“要力抗中國壓力”。10月8日她出席本土社團舉行的國際研討會致詞稱“我們不會在壓力下屈服”。蔡英文前腳才離開,前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許世楷就稱,蔡英文選擇“維持現狀”、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是“臺灣不給中國合併,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邏輯上的推理答案應該是“臺灣獨立”。中評社稱,由此,蔡英文在“維持現狀”兩岸政策上,深綠民眾終於能夠放下心中的石頭,確定蔡英文對“臺獨”已明確表態。

  實際上,民進黨當局這種搞所謂的“表現善意”把戲,不是第一次。陳水扁剛上臺時也曾宣示“四不一沒有”,第一個“不”是斬釘截鐵地“不會宣佈獨立”。然而陳水扁在任內卻持續推動“兩國論”等實質為“臺獨”的政策,陳水扁執政八年兩岸關係始終停滯不前、臺灣經濟蕭條冷清。臺灣《聯合報》稱,當年對陳水扁的“善意”,北京認定“缺乏誠意”,關鍵就在陳水扁對“一中原則”採取了回避、模糊的態度。16年後,蔡英文同樣抬出“四不一沒有”。這回,北京買賬嗎?(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環球時報記者 郭孝偉)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