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輿論和專家:沒有"九二共識" 島內仍將抗爭不斷

2016年09月14日 08:58:5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9月13日電(記者劉剛 許雪毅)繼9月3日爆發首次“軍公教”大遊行後,臺灣12日又出現觀光業者“史上頭一遭”走上街頭抗議。島內輿論和受訪專家一致認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動蕩不安,影響到島內各行各業的生計,未來還將有更多團體走上街頭表達不滿。

  針對12日觀光業者“求生存”的訴求,臺當局事前拋出諸如300億元(新台幣,下同)優惠貸款等急就章“滅火”。輿論對此顯然並不買賬,指出當局開錯藥單的背後依舊是拒絕“九二共識”的心態在作祟。

  《中國時報》以“笨蛋,問題在客源,不在貸款”為題的評論指出,行政管理機構提出300億元低利貸款,猶如病人得了癌症,大夫卻開出感冒藥。觀光業目前的最大困境是沒有客源,只要兩岸關係平穩發展,陸客團恢復“520”之前的榮景,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陸客團不來,再多的低利貸款也撐不了多久。

  評論指出,觀光業者第一次走上街頭,直接撞擊當局領導人不承認“九二共識”下的兩岸困境。這不僅導致其民調低落,人民更是直接受害,連吃飯都有問題。解決臺灣的困境,説難不難,存乎臺當局領導人一心而已。

  《聯合報》的社論也指出,大陸游客不來,主要原因是臺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轉冷。今年來臺大陸游客將減少65萬人,估計臺灣將減少360億元外匯收入。現在,行政管理機構故意不提客源問題,卻要掏300億元紓困,這抵得過臺灣減少的觀光收入嗎?又解救得了業者的燃眉之急嗎?要客源,給紓困,這簡直是請鬼拿藥單。

  《旺報》的評論文章指出,新當局對兩岸問題的態度十分堅決,只有“維持現狀”沒有“九二共識”,萬名觀光業者“求生存”的訴求不在考量當中。事實上,一萬名業者走上街頭,代表一萬個家庭面臨經濟壓力。這只是行業崩解的前奏曲,隨之而來的還會有兩岸直航受影響的航空業、缺乏大陸游客消費支撐的服務業。文章質疑,民進黨當局真的能一招“維持現狀”就打遍天下嗎?

  九月還未過半,島內已經接連爆發兩次大規模街頭抗爭。對此,受訪的臺灣專家一致認為,沒有“九二共識”,類似的抗爭仍將不斷出現。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推廣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宗海説,臺當局領導人上臺前承諾讓兩岸關係維持現狀,包括觀光産業等都不會受影響。可現在狀況都改變了,根本原因就在於新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各行各業都受影響,百姓當然強烈反彈。

  “現在各類團體遊行抗議的申請已經排隊到了10月。”邵宗海説。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袁易認為,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最大的變化就是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之前臺灣百姓可能對此沒有清晰認識,或存在一定僥倖心理,幻想臺當局領導人可以維持現狀。現在他們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兩岸關係發展離不開“九二共識”,這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係特聘講座教授陳一新認為,近期臺灣出現的街頭抗議活動,有些與民進黨當局拒絕“九二共識”直接相關。比如臺灣觀光産業一落千丈、臺灣農漁民在兩岸虱目魚契作項目期滿後出現生計問題,都是如此。有些看似與兩岸關係不是直接相關,比如年金改革、勞資矛盾等,但深層原因還是兩岸關係不好,臺灣經濟不振導致分配出現問題。

  陳一新指出,臺灣發展繞不開兩岸關係,這是客觀事實。一方面,臺灣經濟好壞與兩岸經貿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如果臺灣不和大陸搞好關係,臺灣相關産業産品也無法很好地走向世界。

  “民進黨當局如果漠視這一客觀事實,只會讓臺灣經濟雪上加霜,百姓日子越來越難過,當局也將遭遇一波又一波的街頭抗議潮。”陳一新説。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