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媒:臺當局勞工政策捅到了“馬蜂窩”

2016年08月04日 08:47:5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3日發表社論稱,臺“勞基法”“一例一休”或“二例”之爭未解,“行政院”的“七休一”政策又出現大轉彎,幾番折騰下來,弄得勞資雙方都心浮氣躁,各行業都想要罷工。可見,新“政府”的勞工政策已經捅到了各種馬蜂窩,讓民間的不滿傾巢而出。

  文章摘編如下:

  臺“勞基法”“一例一休”或“二例”之爭未解,“行政院”的“七休一”政策又出現大轉彎,幾番折騰下來,弄得勞資雙方都心浮氣躁。原因無他,臺官員愈是心存討好,愈是容易發生政策暴衝,也就越容易陷於“眼高手低”的困境。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卻弄到各業都想要罷工,正是因為官員專斷行事挑起了人們的不平之心。

  用特殊的個案來思考決策全局,很容易發生“見樹不見林”的盲點,“七休一”的爭議源頭即在於此。最初,是一名超商員工不滿連續工作8日,憤而報警離職;5月間,在民進黨“立委”鐘孔照的點火下,“行政院”迅即依“立法院”決議廢除了“例假可挪移”的函釋。但只因一名超商員工的狀況,即不分青紅皂白地廢掉函釋,卻也立即使得原本適用此一工作彈性的其他特殊行業變得難以動彈;俟臺當局發現左支右絀,為時已晚。

  想要為勞工爭取更多福利,值得肯定。但是,推動改革若昧于現實,或充滿幻想卻缺乏嚴肅的利弊分析,或流於輕巧示好卻對社會價值結構改變的核心議題退避三舍,最後恐怕只剩下口惠。以華航空服員罷工為例,由於蔡英文的支援,遂有何暖軒的全盤退讓,然後引起其他産業工會的群起效尤,包括華航地勤、華信、臺電工會皆揚言跟進,幾致難以收拾。

  尤有甚者,因營運性質特殊及員額不足而長期難以正常休假的運輸業,也因勞基議題炒熱後臺當局處理休假的曖昧態度而受到激發。臺鐵駕駛工會揚言,9月將開始執行“依法休假”,屆時就將發生法定假日不加班的情況。汽車客運業則更進一步,揚言8月起要以“減班”、“停駛”方式抵制,中秋節更拒開加班車。前者是公營事業工會主導,後者是民間運輸業者發動,由此可見,新“政府”的勞工政策已經捅到了各種馬蜂窩,讓民間的不滿傾巢而出。

  這次臺“行政院”臨時喊卡“七休一”政策,原因正在於此。運輸業者進行“假日減班”或“中秋減班”,勢必對民眾中秋返鄉及假日出遊造成衝擊,並招來民怨。為此,林全“內閣”只好以拖待變,爭取捱過中秋的立即危機。癥結在,臺當局一味推崇勞工休假的價值,卻不願正視臺灣社會貪圖“24小時服務”的便宜心態,想要用一部管理傳統勞工的法令套用到形形色色的服務業,當然不可能得到山鳴谷應。蔡“政府”如果對臺灣現在的勞資關係有什麼深閎的想法,其實更應該檢視立法已超過30年的這部“勞基法”,是否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進而擬定與時俱進的新法。而不是挖東墻補西墻,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更遑論開創新局。

  蔡英文日前會見工商大老,高調談到:“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只有不想解決問題的人。”這樣的境界,蔡英文不如拿來反求諸己,問問自己究竟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有沒有過度簡化或美化勞工休假的問題?舉例而言,若要迅速達成民眾“週休二日”的理想,其實有快捷方式可循;但是,蔡英文必須先告訴臺灣民眾:不僅假日各種公共運輸車輛必須減少,市面大小商店、餐廳、攤商乃至風景區,在例假日也應關門休息。如此,全臺勞工和服務業員工,才能享有一致的休假待遇。但如果不能誠實説出全盤景況,卻僅就細瑣個案表現無限大度,到頭來,這其實仍是個“不想解決問題的人”。

  高尚的理想,要有深遠的情懷和周延的作法為搭配,臺灣“勞基法”的問題不能只有毛毛躁躁的龍套。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