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評論:臺灣當局應同時管好導彈和嘴巴

2016年07月04日 08:32: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7月3日,臺金江艦長林伯澤、兵器長許博為、士官長陳銘修、中士高嘉駿(依左至右)到黃文忠靈堂前上香下跪道歉,遭家屬痛罵。

  出訪的蔡英文2日返回臺灣後,對臺海軍金江艦“誤射”雄風-3導彈事件做出措辭嚴厲的裁示,稱此事“絕對不可原諒”,它代表了臺軍“紀律鬆散”,許多環節都出了問題等。蔡要求“立即完成整頓”,應在2個月內提出精準武器控管的具體改善方案。她還要求臺軍澄清所有質疑,向周邊國家以及中國大陸做出完整説明。

  臺灣有點亂,雄風-3導彈是臺軍有戰略意義的利器,它能被“誤射”,大概是臺灣戰略層面混亂的折射。

  臺灣政治上就很扭曲,這恐怕是“誤射”導彈這種難以思議事件的根源。臺灣不是國家,但民進黨新當局最熱衷冒充國家。蔡英文一會説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一會又説自己是“臺灣總統”。她不接受“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卻又宣稱“維持現狀”。最近十幾年臺灣在根本政治道路上不斷搖擺,未來不確定,政黨輪替本來是按照制度進行的,但卻有幾分像是“革命”。

  臺軍在“為誰而戰”的核心問題上大概就有些糊塗。為“中華民國”而戰?有點虛幻。為臺灣而戰?搞不好跟“臺獨”攪一塊去了。而且關於“中華民國”“臺灣”,不同的“總統”,也就是“三軍統帥”有不同説法。

  另外臺軍都能幹些什麼呢?跟解放軍對抗?越來越不現實。嚇阻大陸?好像也嚇阻不了。或者在兩岸爆發戰事時,能守幾個鐘頭守幾個鐘頭,等待美軍救援?但萬一美軍不來呢?

  越來越多的軍事觀察家相信,隨著大陸軍事實力的不斷壯大,臺軍正在失去對抗大陸的物理價值,它在逐漸變成一支“儀仗隊”。一旦兩岸發生決定性的軍事攤牌,臺軍真的只能“比劃幾下”了。

  在臺軍中樹立正兒八經的“信心”已經很難,從政治目標到戰備意義,各種困惑都很現實,讓今天的臺軍做到常備不懈、軍紀嚴明,應該不容易。從地緣政治到臺灣內部的大量原因決定了這支軍隊是一支“樣子貨”。

  蔡英文和民進黨是攪動臺灣戰略困惑的主要力量,蔡不檢討自己上臺以來臺灣整條船的偏航,而僅僅要求嚴查船上某個水手的過失,這樣的審查最多解決問題的一半。

  “誤射”雄風-3十分危險,這樣的行動有可能成為兩岸戰事的導火索。然而問題的嚴峻性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蔡英文和民進黨拒絕公開承認“九二共識”,破壞了好不容易積累了一些的兩岸政治互信。政治上嚴重互疑,意外性事件就缺少了可能軟著陸的條件,它們的爆炸性就可能加倍釋放。蔡英文希望兩岸保持她所指的“現狀”,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是很難做到的。

  如今中美之間戰略溝通的困難較陳水扁時期有所增加,民進黨一些人或許認為,這有助於他們搞“臺獨”,因為華盛頓的默許也許會更多些。如果他們那樣想將很糟糕。中美戰略互疑越重,臺當局搞“臺獨”的風險將越高,因為大陸會將那些挑釁的嚴重性看得更高,反制也將更為堅決。

  各種因素都要求臺灣新當局應謹慎行事。臺軍需管好自己的導彈,包括擊中漁船卻沒能爆炸的導彈。臺灣官員則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以為説嚴重違背“九二共識”的話“很過癮”,而且不需付任何代價。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中國的這句老話他們應當記得。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