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看臺絮語:且看柯文哲的白色神話如何破産

2016年06月29日 08:2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美國導演伍迪艾倫曾經導演一部電影叫《變色龍》,描述一位有“特異功能”的主人公,只要跟不同的人相處超過10分鐘,外形就會變得跟對方非常神似,不僅膚色、神態跟著變,連説話的口氣也一模一樣。

  這種頗為反諷的“特異功能”,恰恰是政客嘴臉最真實的寫照。島內也從來不乏見風轉舵的角色,有時是為了迎合民眾手中的選票,有時是為了轉換陣營,有時是為了從執政者手中分一杯羹。萬變不離其宗,都逃不脫政治利益四個字。

  不信且看。“時代力量”臺北市黨部近日成立,臺北市長柯文哲到場祝賀,並與該黨“立委”上演“煎牛排”戲碼,表達“進廚房(從政)就不要怕熱”。可是打著“超越藍綠、白色力量”旗號上臺的柯文哲,當初做事不是這樣的。2016“大選”時,臺北號稱“行政中立”的藍綠非戰區,給了民眾一個市長不粘鍋、不上色的虛假印象。

  臺北市政府原有“沈葆楨廳”,紀念清大臣沈葆楨對臺北建城的貢獻。近日,柯文哲拍板改作“一樓中庭”,落實“文化轉型正義”,因為有議員認為,沈葆楨“開山撫蕃”時對“原住民”不友善。問題是,柯文哲此前接受美雜誌專訪曾有高論,“被殖民越久越進步”。不少人認為這是他內心皇民化的反映。但原住民當年是堅定抗日的呀。

  國民黨“立委”透露,臺北市政府打算收回文山區的榮民宿舍,落實居住正義當青年住宅。在此居住半生的老榮民年紀最小為86歲,最年長者為95歲,都面臨被掃地出門甚至無家可歸局面。臺灣之前才經歷“素珠之亂”,柯文哲高調表示,偏激思想“一講就被大家海K”,社會越來越成熟,要維護族群平等和社會和諧。但轉頭就變臉讓“鳩佔鵲巢”。青年的居住正義是正義,年邁榮民的就不是嗎?

  用“文化轉型正義”來遂行“去中化”,用“居住正義”來示好青年票倉,身揣“皇民化”牌位卻強調“本土化”,無不跟綠營的腔調如出一轍。畢竟人家現在完全執政。想當初藍營還在掌權時,柯市長為了追求政績出席上海的雙城論壇,不也是講尊重“九二共識”嘛。今日早已絕口不提。跟號稱“小綠”的“時代力量”同臺,正是看中人家對青年的吸引力和風頭正健的氣勢,尋求一下共識和交集。畢竟,2018連任的壓力已經越來越近。檢視他就任以來的成果,除了走馬燈般的人事更換,拍桌瞪眼的狠話語錄,計較收費卻越整越亂的交通,宛如廢墟裝置藝術的大巨蛋,虛晃一招的社子島i-voting,柯市長的政績到底有幾樁?

  所以,他標榜的白色力量是個好東西。在此前不明就裏的民眾看來,是打破藍綠對峙的新興勢力和“第三條道路”。即使如今“白色神話”日漸被政績揭底,遭民眾看破手腳,也可以退而求其次,碰藍沾藍,碰綠染綠。本土化是潮流,要融入,青年票要搶抓,得交心。所謂變色,膚色、神態、語氣都有樣學樣,就在彈指一揮間。

  柯文哲煎牛排時,一度出現小小的燒焦處,他立刻挑掉,邊上“時代力量”的“立委”直誇他“專業”。但僅有做菜或作秀專業是不夠的,畢竟,市政成績要靠日積月累的專業經營説話。“柯政”猛于虎,現在民調面臨死亡交叉,白色光環不再。若一味塑造個人的神話和魅力,像個專業變色龍一樣變來變去,只圍繞選舉和政治利益打轉,卻無法讓市民分享其施政的成果,又有何用?那個時候,無論是墨綠身份還是白色力量,小心被烈烈民意燒焦變黑了。(王大可)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