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新當局進入“救災考驗期”

2016年06月07日 11:13: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進入6月,端午節臨近,臺灣的天就跟漏了一樣。各種瓢潑大雨、傾盆大雨、滂沱大雨輪番上陣,又兇又猛的“龍舟水”説來就來,半點不客氣。連日來,桃園機場大淹水、溪水暴漲致死4人等事件,相繼成為臺灣媒體上最觸目驚心的新聞。

  對普通老百姓來説,梅雨季連著颱風季,一年中降水最充沛的季節到了;對臺灣新當局而言,也正式進入“救災考驗期”。天災人禍最易引發民怨,一個不小心,連剛上任的行政機構負責人林全都有可能折進去。正所謂殷鑒不遠,陳水扁、馬英九任內都曾有過慘痛教訓。

  “八掌溪事件”,唐飛辭職

  昨天下午,嘉義八掌溪吊橋驚傳一男子落水被沖走,截至導報記者發稿時,尚未被尋獲。這一新聞,令人再度想起16年前震驚全臺的“八掌溪事件”。2000年7月22日,嘉義地區山洪暴發,在八掌溪中加固河床的4名工人被困在洪流中的沙洲之上。消防人員無從救援,向臺空軍海鷗救難隊求救,無奈救難隊與空警隊互相推諉坐失救援機會,致使絕望中的4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洪水卷走喪生。

  “八掌溪事件”雖由天災引起,但最終的慘劇卻因“人禍”而發生。事件發生後,在臺灣迅速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剛上臺不久的陳水扁當局被痛批推卸責任、草菅人命,此事最終以當時的行政機構負責人唐飛請辭獲留任、副負責人遊錫堃下臺負責收場。

  “莫拉克風災”,劉兆玄下臺

  馬英九上臺後的第二年,當時的行政機構負責人劉兆玄,則因一場颱風黯然下臺。2009年8月初,颱風“莫拉克”帶來的豪雨引發水災,全臺多地發生淹水、山崩及土石流災情,位於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更被風災“滅村”,474人遭土石流活埋。災情發生後,臺輿論指責馬英九當局救援不力,致使馬英九聲望大幅滑落。迫於臺灣媒體及在野黨追究政治責任的呼聲,時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的劉兆玄于當年9月初挂冠求去,馬英九也遭遇上任後的第一個大跟頭。

  蔡當局會不會丟盔棄甲?

  平心而論,臺灣的防災救災體制在馬英九任內,得到了持續的建設和長足進步;但當災害來襲,執政者的反應能力和救災魄力,仍然決定著民眾和輿論對當局救災效能的直接觀感。此次桃園機場大淹水,臺灣交通部門負責人第一時間竟然電話打不通,其副手則被堵在勘災途中,遲遲到不了位,就被媒體罵翻。這顯示出蔡英文新當局在災害應變方面,存在溝通不暢和行動力不足的問題。等到梅雨季和颱風季風雨肆虐,全臺發生水患或土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頻率大增,臺新當局才會面臨老天爺施予的真正壓力。

  隨著“龍舟水”的到來,蔡英文當局正式進入“救災考驗期”。究竟是能交出一張漂亮答卷,還是丟盔棄甲一塌糊塗,自有時間給出答案。(記者 燕子)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