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立法機構優先審議敏感條例 包括“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2016年06月01日 09:3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趕在“行政院長”進行總質詢之前,臺“行政立法協調會報”連夜選出21項本會期優先法案,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都在其中。

  據臺灣《經濟日報》5月31日報道,“行政院”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5月30日晚召開“協調會報”,挑選“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其中包括備受矚目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據了解,民進黨內部傾向於主推黨團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林全所列施政方針報告中也提及,將儘快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再依相關規定進行兩岸服貿協議審議以及兩岸貨貿後續協商。報道稱,其他優先法案還包括“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降低罷免門檻)、“公投法修正草案”以及針對國民黨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和“不當黨産處理條例”等。

  對此,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國民黨早有心理準備,“要戰就戰吧!”《聯合報》5月31日分析稱,“立法院”本會期7月中旬就休會,扣除“行政院長”施政總質詢時間,能處理法案的時間不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本會期要完成立法難度超級高”。該報認為,趕在此刻公佈法案清單,宣示意味大於實質意味,“民進黨新政府想凸顯的邏輯是:拼民生、經濟是硬道理,但高度敏感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不當黨産處理條例等,我也緊盯著、不願松手”,“穩住兩岸關係的意味不言而喻”。

  優先法案的安排,也從側面反映出蔡英文當局的憂慮。《中國時報》5月31日稱,針對臺灣海基會宣稱“兩岸兩會常態化聯繫機制照常運作”,有大陸涉臺官員直言“怎麼可能!”該官員説,“實際情況是:520後海協會沒打過一通電話,也沒回過一封傳真給海基會”。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5月31日撰文稱,蔡英文就職一個多星期,卻還未發佈海基會董事長的人事命令,而馬英九2008年勝選後最早公佈的兩個重要人事任命就是“行政院長”和海基會董事長,“前後對照,兩岸關係逆轉的信號相當明確”。兩岸冷和的狀態“時間拖得愈久,對臺灣愈加不利”。文章直言,臺灣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東南亞市場當然值得開發,但不能以犧牲大陸市場為代價,這個道理,企業界都知道。而綠營還有個論調,就是臺灣可以借美國想要圍堵大陸而“脫中入美”,“但很清楚的是,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大陸,金額是排第11名的臺灣的12倍”。【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