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島內綠媒參與“政治追殺”馬英九 宣稱“前總統”弊案纏身

2016年05月26日 08:2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馬英九下臺後會下獄嗎?昨天,島內親綠媒體的一波炒作,讓此問題浮出水面。這些媒體稱,馬英九任內有八大弊案未結,在他失去刑事豁免權後,臺北地檢署已重啟調查,最快6月就會約談。對此傳聞,馬英九辦公室表示,“前總統”對自己的清白有信心。而事實上,他下臺前早有遭“政治追殺”的預感。在“520”後第五天,盼馬英九齣事的親綠媒體憧憬著向他“萬箭齊發”,泛藍媒體要麼不做聲,要麼嘀咕著綠營這麼做,是要給貪腐犯陳水扁報仇。在馬英九命運被炒作的這一天,蔡英文新政府對太陽花學運嫌犯撤告引發的爭議仍在島內發酵,有人批評蔡政府展現“勝者為王”的傲慢,任由法律被政治強姦。這兩番爭吵表面看並無關聯,但細想,不難看到島內一些人道德標準的飄搖。

  流浪狗、貓纜與大巨蛋

  21日,馬英九卸任第一天,他一大早就離開位於臺北興隆路的家,到附近公園晨跑。媒體拍到他與粉絲互動,還在熱身時做了80個俯臥撐。島內媒體説,不再是“總統”,他身邊隨行的人少了不少,與民眾的距離近了許多。

  如此平靜的“卸任生活”,顯然不是島內所有人都樂於看到的。

  “馬英九弊案纏身,卸任難逃司法訴究!”25日,臺灣《壹週刊》發表“壹號頭條”,宣稱“馬案啟動偵辦,6月約談馬英九”。該報道稱,馬英九任內8年共被告發300件官司,檢方8年來已簽結276案,還剩24案未結,但這24件其實是24個案號,歸結下來共涉及八大弊案。隨著馬英九下臺,失去刑事豁免權保護傘,臺北地檢署已然重啟調查,最快6月就要馬英九到案説明。馬英九一卸任官司便排山倒海而來,他能否全身而退,引發各界高度矚目。

  在“高度矚目”的“各界”中,親綠媒體無疑是最活躍的。臺灣三立電視臺稱,馬英九一卸任便遭“萬箭齊發”,不排除他將被限制出境。《自由時報》説,宣稱一向清廉的馬英九卸任後遭弊案重查,“恐讓馬法院跑不完”。

  在臺灣,馬英九被形容“有政治潔癖”,外號“不粘鍋”。但他被綠營指控“貪腐”早已有之,內容則涉及“逃稅”、“圖利”等。25日與馬英九扯上關係的又是哪八大弊案呢?臺灣《壹週刊》稱,據該刊調查,八大案包括被控用“特別費”認養流浪犬馬小九案、貓纜塔柱經費浮報案、教唆前檢察總長黃世銘泄密案、大巨蛋圖利遠雄案、藝人郭美珠標到馬英九領帶卻未收到的欺詐案、財産來源不明案、“納莉”等風災廢弛職務罪及黨産侵佔案。八大案中,前兩項是偵字案,其餘六案仍是他字案。臺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張亞中25日對《環球時報》解釋説,所謂“偵”字案是説馬英九是當事人,“他”字案意思是馬英九是證人而非當事人。

  據報道,馬英九所涉兩項偵字案,檢方蒐證數據已臻完整,近日就將發出傳票,最快6月約談。不過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北地檢署25日上午表示,檢察官會視案件進度公佈何時開庭,何時傳喚被告。目前檢察官“還沒定庭期”,也沒有開庭時間表。

  馬英九:我相信自己清白

  對大多數大陸讀者來説,親綠媒體25日提及的“馬英九弊案”是需要解釋才能搞懂的。比如“馬小九案”中,馬小九是馬英九1999年做臺北市長時在一次認領流浪犬活動上領養的流浪狗。因動物檢疫所告知尚未檢疫,被留在動監所。1999年2月馬英九太太周美青去接它時,被動檢所告知費用會送到市長室請款。馬英九後來解釋稱,他與周美青都以為對方已付費用。2006年,時任民進黨“立委”謝欣霓爆料稱馬英九用首長特支費支付馬小九的相關開銷共計7.79萬新台幣,且在臺北市政府核銷賬目上註明用於禮品,“明顯涉及貪腐”。

  所謂貓纜,是指貓空纜車,即位於臺北文山區的一座觀光休憩纜車。2009年臺北市議員徐佳清爆料,懷疑該纜車基樁總深度未達預定標準,且涉及偷工減料,其施工時作為臺北市長的馬英九難辭其咎。

  據親綠媒體報道,馬英九六項他字案中最大的要數臺北大巨蛋案。該案是指2015年5月11日臺北市政府廉政委員會公佈調查報告,指控馬英九在臺北市長任內建設大巨蛋體育場時,同意遠雄企業不用付權利金便可營運大巨蛋,有私相授受、圖利財團之嫌,建議移送檢調。此案由來已久,馬英九支援者認為,推動調查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是要為偶像陳水扁報仇。

  “卸任後是否擔心遭政治追殺?”本月11日,尚未卸任的馬英九被島內電視媒體問及此事。他回答説,“(政治追殺)已經開始了,但我自我限制權力並不濫用,對權力使用也非常小心。我相信自己清白,也相信法院公正”。25日,針對媒體傳馬英九將被傳喚,馬英九辦公室作出相似回應,稱馬英九奉公守法、廉潔自持,他對特定人士的指控深感遺憾與不解,對自己的清白有信心,也相信司法會公正處理。

  據東森新聞網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表示,“追殺馬英九”的24個案子,很多都是陳年舊案,是連證據都夠不上,都是自行去控訴的案子。馬英九畢竟已經歷過幾次的“大選”,如果真有弊案,選舉期也都會被對手一一提出來,今天所謂24案,本質上都是假議題。東森新聞網評論稱,一朝天子一朝臣固然是“歷史的必然”,但民進黨如此著急要對馬英九下殺手,不僅吃相難看,更顯得自己執政信心不足。

  “馬英九先生做出了貢獻”

  25日,親綠媒體炒作“追殺馬英九”時,藍營人士也在對蔡英文的林全“內閣”上任首日便對126名太陽花學運嫌犯撤銷控告提出批評。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當日投書媒體,稱“林內閣對太陽花激進人士撤告,恐怕不是社會和諧的開始,反而是政治挂帥決策的開始,也是是非價值混亂的開始”。前警大教授葉毓蘭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社會大眾繼續保持沉默,就是坐視政治強姦法律”。

  臺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張亞中25日對《環球時報》説,撤銷對“太陽花學運”的起訴,力推特赦陳水扁,這些舉動暴露了民進黨的道德本質,這樣下去臺灣將被搞爛。至於馬英九被“政治追殺”,張亞中説,“馬英九遭起訴並被判有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件的本質是綠營對馬英九的政治羞辱。”

  25日,國臺辦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馬英九目前已經卸任,請問對馬英九這8年來在兩岸關係方面的作為有何評價?是否會邀請他來大陸?會有二次“習馬會”嗎?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對此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推進了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了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保持了臺海局勢的和平穩定,使得兩岸關係呈現了1949年以來的最好局面。特別是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兩岸領導人跨越66年的首次會面,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馬英九先生作為臺灣當局領導人,為此付出了努力,做出了貢獻。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佑中 劉洋 崔傑通 李俊峰】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