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民進黨當局對衝之鳥礁態度轉變 與日“眉來眼去”

2016年05月25日 08:5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島和礁的差異,是個小學生就可以通過科普明白的常識。西太平洋遠離日本的海面上有塊孤立岩礁,名叫衝之鳥。上面沒有淡水,沒有植物,漲潮時完全看不到,退潮時露頭面積比一部貨車還小。就這麼一塊彈丸之石,日本卻無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一意孤行將之認定為“島嶼”,並據此主張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更奇怪的是,面對日本無理的獅子大張口,臺灣有些人寧願放下高漲的民意和漁民的利益也要退避三舍、逢迎其欲。咄咄怪事後面,一定別有原因。

  呼之欲出

  臺灣新當局“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5月23日表示,衝之鳥是島或礁,臺灣新當局將尊重“聯合國島嶼界線委員會”的決定。未作出決定前,臺灣在“法律”上沒有特定立場云云。可就在“520”交接前夕,馬英九當局明確宣示,衝之鳥是礁不是島。即使已經“改朝換代”,這種上臺就不認賬甚至翻手打臉的做法也讓人目瞪口呆。

  衝之鳥礁議題的起因,是4月25日臺灣漁船“東聖吉16號”在距離衝之鳥礁150海裏的公海遭到日本公務船扣押。日方給出的理由是“入侵”其衝之鳥礁的“專屬經濟海域”。船主在付了訴訟保釋金後才含辱獲釋。這種不公道的行徑,欺負人的做派,自然引發島內的怒火和抗爭。隨後馬當局拍板,臺“海巡署”和“農委會”船隻從高雄啟航,馳往衝之鳥礁附近公海執行巡護任務,展現不受“鴨霸”的護漁決心。“行政院”隨後發佈民意調查,78%的受訪者支援當局護漁的做法。

  新當局上任數天,態度就來了一個180度的大拐彎。個中天機,日本國會眾院外務委員長岸信夫一語道破。作為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他在赴臺活動後向日媒表示,針對衝之鳥礁問題雙方已“達成共識”。什麼共識?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馬英九當局主張衝之鳥只是礁岩,在“領土”“領海”問題上顯得很強硬,故期待臺灣新當局能“轉換方針”。言外之意是,希望新當局在臺日棘手、敏感的“領土”問題上軟化態度。

  似乎是呼應日方的放話,臺灣“行政院”宣佈,雙方決定在臺“亞東關係協會”與“日本交流協會”的架構下,于7月底前成立並啟動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但是,臺日之間已經在馬當局時成立“漁業委員會”,未來又要設立臺日海洋事務對話機制,兩者之間功能屬性是否重疊,從屬關係及位階如何?童振源並未具體説明。不難看出,拋開“前朝”單幹的思路呼之欲出。

  事不關己?

  衝之鳥礁附近有豐富的鮪魚、旗魚、鯊魚等資源,數十年來一直就是臺灣蘇澳區等漁會所屬的捕魚作業範圍,近百艘臺灣漁船賴以為生。岸信夫透露達成的“共識”具體內容為何,新當局仍然三緘其口。按照當年綠營批評馬當局的説法,這不就是典型的“黑箱操作”嗎?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呼籲,新當局應該硬起來,捍衛漁權不能毫無立場。島內漁民要打漁才能養家糊口,新當局到底是利益攸關的當事人,還是事不關己的看客?

  島內民眾有理由懷疑新當局的曖昧態度。別忘了,上次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期間,就存在著“日本公務船進入衝之鳥200海裏水域執法,臺灣地區公務船就離開”的默契,蔡團隊是否對此“概括承受”?

  童振源的言論一齣,引起臺灣網友的一致撻伐。有網友直批,綠營“媚日賣臺的真面目就要露出來了”。島內媒體人黃智賢氣憤地在臉譜(Facebook)上刊文發問:“如果衝之鳥是島,附近海域再也不是公海了。對日本,當然是國家利益的大躍進。他躍進了,當然是我們受損了。而受損的,豈僅僅是漁民捕魚的權利和人身安全而已?”

  童為自己的表態進一步解釋説,“維繫臺日友好關係對臺灣整體對外關係相當重要,臺日間應克制”云云。面對媚日、賣臺的如潮指責,新當局似乎更願意偃旗息鼓、巋然不動。

  島內政治很有趣。有人説,選舉前,民意是聖旨,否則無法上臺,“這是民主社會的常識”;選舉後,民意成廁紙,用完即丟,這是常識背後的政治現實。宜蘭縣蘇澳區漁會總幹事林月英近日呼籲,新當局與日方的關係比起馬當局還好,要更有一番作為,而絕不能犧牲漁民權益。這種想法本于“民選當局維護民利民意”的常識,卻有些天真。因為背後真實的邏輯正相反,不是通過對日友好來維護臺民眾利益,而是要犧牲部分民眾利益換取對日友好。如果這不叫賣臺,啥叫賣臺?

  衝之鳥事件只是民眾利益讓位於“對日友好大局”的開端。黃智賢透露,馬當局擋了多年的日本福島食品進口,跟美豬一樣,很可能會被放行入島,“讓臺灣人民幫忙吃。”一旦成真,基於來自日本核輻射區的疑慮,無疑將會引發島內民意更大反彈。問題是,需要友日砝碼的新當局在乎嗎?

  眉來眼去

  按照新當局的構想,臺日新的對話機制放在臺外事部門“亞東關係協會”的架構下。“亞東關係協會”本是維繫臺日關係的重要渠道。傳蔡英文屬意由黨內知日派、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出任該組織負責人。聯繫蔡之前委派黨內大佬、另一位友日幹將謝長廷出任“駐日代表”,從人事佈局也不難發現臺日兩股政治勢力的眉來眼去。

  日本政壇一直活躍著一股親臺、支援“臺獨”的政治勢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成員之一,安倍外祖父、已故日本首相岸信介,岸信介弟弟、已故首相佐藤榮作都是“知臺派”的鼻祖。同樣,島內也存在一批“友日派”政客,民進黨內尤其多。日本政壇的一個共識是,綠營比藍營更容易對日友好。所以,“520”蔡英文的就職典禮,日本破天荒派出了252人的龐大代表團,其中包含多位國會議員,成為當天島內電視報道的一大焦點。

  有媒體評論認為,正是在民進黨親日倚日大背景下,才有外界所抨擊的新當局“奴顏屈膝、出賣利益”的情事。衝之鳥礁表態疲軟只是冰山一角。謝長廷還未赴日就職就公開宣稱,期許未來臺日關係提升到“戰略夥伴關係”,甚至是“命運共同體”。有人要問,臺灣新當局如此賣力媚日,甚至不惜犧牲部分民眾利益換取“對日友好大局”,有什麼用?

  當然有用,充當島內某些勢力撈取政治利益的墊腳石呀。蔡英文在臺灣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新南向政策”上都有求於日,且內心裏希望傍上美日同盟的大腿,獲得跟中國大陸叫板的本錢。在大陸實力越來越強的形勢下,除了經濟上“離中”,教育上“去中”,尋求外援也是“臺獨”分子極為看重的機會。日本政治勢力自然也懂得投桃報李,跟民進黨私下會面後的岸信夫明確表示,歡迎臺灣加入TPP。新當局明白,雖然日方無法跟美國那樣一言九鼎,但助臺一臂之力是沒有問題的。

  腹心之患

  此前,民進黨在大陸抓獲臺灣詐騙犯事件中高喊“主權”,動用民意表達強烈不滿;而對日本在公海非法抓走臺灣漁民,卻先是集體沉默,上臺後力圖軟化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兩相對比,區別對待意味濃厚。

  中國大陸對日本衝之鳥礁的非法主張,從來就不予承認。因為這是基於常識就可以做出的判斷。臺灣新當局在此問題上的曖昧態度,讓大陸極不放心。謝長廷打造臺日“命運共同體”的説法,更是對大陸極深的刺激。所謂“親痛仇快”,不過如此。

  而日臺關係的走近,無疑將給大陸完成統一大業和捍衛東海、南海主權製造更多的障礙。近年日本加大插手臺海力度,明暗動作越來越多。比如,日本前自衛隊將領公開鼓吹,要“強化日臺軍事交流與合作”;親臺日本議員不斷放話,要推動所謂日版“與臺灣關係法”;日本政要頻繁與民進黨人士互動,安倍更是公開與訪日的李登輝會面;今年3月份岸信夫公開跳出來指稱,“九二共識”比較麻煩,臺灣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認同”問題才最重要云云。

  這些露骨的表態和沆瀣一氣的苗頭,中國大陸自然看在眼裏。有評論認為,民進黨再一次上臺執政,不但增添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變數,也為日本插手臺海提供更大空間,為民進黨借助“外力”增添了某種可能。

  該評論認為,若日本長期插手臺海,日臺關係將要實質提升,是兩岸的腹心之患,它比美臺關係的提升還要危險,因為其中摻雜更多的歷史糾葛、民族情緒。中國大陸會密切注視日臺互動,保持警愓。任何傷害中國主權完整的行動,中國大陸都不會放任、姑息。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意志堅如磐石,相關勢力需要三思而後行。(本報記者 任成琦)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