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學者抗擊"文化臺獨" 欲在蔡英文辦公室前立慰安婦像

2016年05月05日 15: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5月5日訊 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日前投書媒體指出,蔡英文任命“獨派”出任島內文化、教育部門高官,繼而邁出“文化臺獨”又一步。蔡英文此舉使自己對於兩岸關係的“善意”談話幾乎失去意義,也讓兩岸關係更險峻了。

  張亞中在文中指出,鄭麗君即將任“文化部長”。這位“內閣”中最年輕的“部長”,也是意識形態上最“獨”的“部長”。近年來,民進黨內對歷史課綱問題著墨最深、動作最大的“立委”,鄭麗君絕對可以排第一。就在她公佈為“文化部長”前幾天,還跟幾位“獨派”學者一起,要求馬英九當局立即撤廢微調課綱。在鄭麗君主政下的“文化部”,很可能是“文化臺獨”的急先鋒。

  此外,潘文忠在“教改”與“獨派團體”的支援下,擊敗臺大副校長陳良基出任“教育部長”。張亞中説,這兩位“文化臺獨”傾向甚明的人士擔任“部長”,預示了未來蔡英文新當局文化及教育的主旋律,“去中國化”的腳步不會停止。可以斷言,無論蔡英文未來在政治上或口頭上做多少妥協與修飾,但“文化臺獨”的政策走向已箭在弦上。當兩岸的認同徹底斷裂之後,兩岸的和平也就失去最重要的“地基”。

  另據中評社報道,對於近年島內綠營一直推動的“去中國化”,臺灣大學心理係教授黃光國今4日指出,中國文化對於臺灣民眾來説根本無法完全抹除,這樣做只是“自我閹割”。他表示,蔡英文當局上臺後若要推行新課綱,自己會推動立一個慰安婦“小桃阿嬤”的銅像在“總統府”前,“要蔡英文好好想想小桃阿嬤到底是不是自願(當慰安婦)的?”

  適逢五四運動週年紀念,黃光國集結臺灣學術界菁英,在臺北宣佈成立“文化中國論壇社”,誓言要“重振臺灣精神,復興文化中國”,並舉辦“呼喚青年心中的文化中國”座談會。

  他指出,反課綱運動人士點出的17項爭議,包括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接收臺灣”改成“光復臺灣”、“慰安婦”改成“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中國”改成“中國大陸”等,其實就是意識型態之爭。今天民進黨要廢除“微調課綱”,就是要用“臺獨”史觀來扭曲客觀的歷史事實,洗去臺灣人民意識中的“文化中國”。

  黃光國也以日前過世的小桃阿嬤(小桃阿嬤于70多年前在上學途中,被日本警察強押到海外做慰安婦)為例,指出小桃阿嬤才是真正有志氣的臺灣人。她生前只有兩個願望,第一是日本政府道歉,第二完成她臺南第二女中的學業,可惜都未能在生前如願。

  黃光國指出,小桃阿嬤念的是臺南第二女中,已經是當時臺灣人所能念到最好的學校,如果阿嬤也能念到畢業,她會不會也有可能是另一個女領導人?這樣的人卻要把她説成是“自願”去當慰安婦,“怎麼會有這麼混蛋的人,去編出這麼混蛋的課綱?”

  因此,黃光國表示,之後他會造一座小桃阿嬤的銅像,只要蔡英文新當局的哪個單位説慰安婦是自願的,他就把銅像放到那個單位前面去。“只要蔡英文敢這麼説,我就放到“總統府”前面,“要蔡英文好好想想小桃阿嬤到底是不是自願(當慰安婦)的?”(台灣網 王思羽)

[責任編輯:王思羽]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