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撈”電信詐騙嫌犯遇波折 官員登陸行程被推遲

2016年04月19日 08:0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灣“撈”電信詐騙嫌犯遇波折 官員登陸行程被推遲

  一台籍詐騙嫌犯在大陸接受審訊。

  大陸公安部門17日晚間再度安排媒體進入看守所,旁聽肯亞案臺籍嫌疑人接受公安偵訊並認罪的“實況”。18日,臺媒報道稱,大陸推遲臺灣有關部門原定19日的登陸協商,令島內擔心“520”後的兩岸關係不容樂觀。

  臺人員登陸行程幾番變化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灣陸委會和法務部門原定19日登陸協商,討論肯亞案如何帶回臺籍人士。但18日下午,大陸突然通知臺方“取消明天行程”,“法務部 ”緊急通知“刑事局”和“警政署”等相關單位不出發。至於大陸此舉是否有政治意味,臺“法務部”國際兩岸司司長陳文琪不願發表意見,只説雙方有細節待確認。報道稱,大陸應是考慮到島內意見有分歧,且“520”政權即將交接,現在談判協商並無實益。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表示一點都不意外,從甘比亞“斷交”到肯亞案,一切都回到一中議題,大陸在等蔡英文就職演説後再重新定調兩岸關係。

  不過到了18日晚間,島內又傳出消息説,大陸確認臺灣人員20日登陸。

  嫌犯向受害人道歉

  肯亞案有了一定進展。17日晚間,7家媒體被安排進入北京市海澱區看守所,其中包括兩家臺媒。據臺灣《中國時報》18日報道,劉姓嫌犯27歲,新北人,與離異妻子有一個8歲的孩子;對於犯案動機,他稱“是想讓小孩過好一點的生活”。據他供述,他畢業後先在某艦隊擔任雷達兵,擁有資訊專長。他每天負責以網路平臺發出上萬個語音電話,並負責與專門提供人頭賬戶的“水房”聯繫,再透過skype與各線同夥聯絡。劉姓嫌犯在肯亞曾與媽媽和前妻聯繫,但只提及因失火案被肯亞警方逮捕,被捕後母親每個月寄1萬元新台幣給他;至於詐騙的“薪水”,則都直接匯到前妻的賬戶,不過“前妻知道我會打錢給她,可是不知道我在幹嘛”。

  辦案警員介紹説,劉姓嫌犯是透過前妻的弟弟牽線,認識詐騙案主謀的。2014年2月他赴埃及,準備行騙,但因該集團接到風聲可能被查,所以只待了一週就返臺;同年5月轉移“陣地”,開始在肯亞設點行騙。他稱,一個月“底薪”有3萬元新台幣,其他按照業績抽成,若集團一個月得手200萬元人民幣,他可抽成2%;400萬元以上抽成3%。劉姓嫌犯在審訊中也向被害者道歉,“對於那些受害者家屬真的覺得很抱歉,畢竟是你們一輩子的辛苦錢”。被問到未來會不會重操舊業時,他稱“打死也不幹”。據《中國時報》報道,在劉姓嫌犯的刑事偵查案卷中,分別有14日及16日寫的悔過書,稱“我願意揭發騙人的事,爭取寬大處理”。

  綠營“立委”開始改口

  劉姓嫌犯的“自白”在島內引起不小的反響。據《旺報》18日報道,針對自馬來西亞遣送返臺的20名臺籍詐欺犯被全部釋放,“法務部長”羅瑩雪親自撰寫《自己錯了還怪人》的新聞稿,並刊登在“法務部”官網,痛批“立委”操弄民粹。民進黨先是群起圍攻,但面對輿論壓力,稍後都收起批評,呼籲透過正式、非正式管道向大陸釋出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誠意。民進黨“立委”葉宜津稱,為落實“準總統”蔡英文的承諾,且不讓國民黨暗自高興,民進黨必須以執政黨的高度進行有步驟的收尾。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直言,別以為民進黨執政,大陸就會在遣返臺籍嫌犯的第一時間把詐騙證據交給臺灣。他説,“520”後民進黨執政,兩岸協商空間更小,大陸更不可能在第一時間把證據交給臺方,如果主張在第三地遣返回臺,幾乎可以斷言,臺灣警方因為沒有證據,永遠只能在偵訊之後依法全部放人,“新政府必須慎重思考,以免陷入困境”。

  另據《聯合報》18日報道,針對32名仍在馬來西亞的臺籍嫌犯,臺灣“刑事局”傾向“冷處理”暫緩遣返,視後續與大陸協商情況後再處理。

  擔憂兩岸關係受衝擊

  不過,愛子心切的劉犯母親在聽聞兒子坦白罪行後,仍不斷重復説,“這些都是別人聽到,不是我親耳聽到的,我不想再做任何回應”。此前在兒子被遣送大陸後,她直奔“立法院”求救,並接受媒體採訪替兒子“喊冤”,質問大陸“憑什麼説我兒子是犯罪集團的”。

  島內普遍擔心未來的兩岸關係。知名律師陳長文18日撰文稱,對於肯亞案,他一覺羞恥,二覺憂心;恥的是臺灣朝野面對民粹就忘記道理的“政客軟骨症”,憂的是再任由政客如此無理消耗兩岸互信、擴大人民裂痕,兩岸關係過去8年的榮景很快就會走到盡頭。他提醒島內各界要回到“將心比心”,“臺灣人是人,大陸人就不是人嗎?如果是眾多臺灣人被大陸人在第三地以電信詐騙,傾家蕩産、家破人亡,而大陸嫌犯被陸方爭取引渡回大陸後,在機場當場釋放。臺灣人民會做何感想?”陳長文同時認為,肯亞案對兩岸關係有很大衝擊, 未來少了國民黨與馬英九這個兩岸的剎車皮,民進黨不再有“喊殺喊打”的自由,“所有失言錯行,都將直接由蔡英文概括承受”。《旺報》還説,從“立委”以咆哮、怒罵方式羞辱行政官員,大博媒體版面的言行觀察,“令人擔心,520後的兩岸關係是否能理性推展,還是繼續充滿民粹?”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明宇】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