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民進黨何以在臺灣“詐騙”成功?

2016年04月14日 20: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何以在臺灣“詐騙”成功

臺灣民進黨。(網路資料圖)

  台灣網4月14日訊 近日,涉嫌在肯亞對大陸民眾進行電信詐騙的臺灣籍嫌疑犯被押解大陸一事,引爆兩岸輿論。臺灣島內慣常地激起一陣“民粹”式反應。但也有臺灣朋友戲謔説到,在百業凋零的當下,詐騙業不愧是臺灣最強項的産業,可算經久不衰的“臺灣之光”。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4日刊發文章《民進黨何以在臺“詐騙”成功》稱,詐騙已經成為“臺灣特産”,不僅人民詐騙,政黨也詐騙,尤其是民進黨。但是,民進黨一路走來,詐騙之術不斷行之,卻還能死而復生、重登九五,是一個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

  雖然民進黨尚未執政,但許多立場已經與過去不一樣,尤其是在兩岸政策方面,其中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改變最為明顯。

  文章指出,當馬英九當局與大陸簽署服貿協議時,民進黨的批評不遺餘力,而且力主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甚至於要求退回重談。至於民進黨當時提出的“監督條例”,則是以“兩國論”為架構,還有所謂“公民復決”的條款,與現在民進黨所提出的版本,有如天壤之別。從這個角度來説,民進黨根本是一個詐騙政黨,言行不一,只是利用民粹來奪取權力而已。然而,民進黨為什麼可以在臺灣詐騙成功?

  臺灣“中研院”2015年曾進行一項有關兩岸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有46.4%臺灣人支援“獨立”,16.1%臺灣人選擇“統一”,49.7%臺灣人預期“臺灣被中國大陸統一”。選擇“獨立”的受訪者中,37%認為未來會“被統一”;選擇中間立場的人,持這一立場的人更高達51.3%。

  文章認為,這個調查結果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説明為何民進黨能詐騙成功。

  將近一半的受訪者預期“臺灣被中國大陸統一”,因為臺灣人並不是笨蛋,對於當前大陸的崛起以及國際現實,心中有數。換言之,他們了解,從客觀條件來看,臺灣想要“獨立”的可能性並不大。但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於兩岸未來的恐懼感,而正是這一股恐懼感,讓民進黨可以在這一次選舉中大獲全勝。

  固然恐懼感讓選民把票投給民進黨,但除了那些激進的選民之外,大部分的選民也知道,民進黨即使執政,也不會去踩踏大陸的紅線。蔡英文説“維持現狀”,基本上已經預示了民進黨轉彎的態度,只是太陽花那群天真的學生不明就裏而已。

  文章表示,事實上,蔡英文很清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不可能走“兩國論”的架構,而這也是大部分選民的期待。換言之,民進黨執政,呈現的是臺灣人民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要借機向大陸表示心理恐懼,另一方面又了解民進黨其實也不敢踩踏紅線。

  然而,民眾心理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個負責的政黨不應該利用民眾的矛盾心理而進行詐欺,因為這樣根本無助於解決臺灣的困境。(何建峰)

  【題外話】

  臺灣學者黃光國在《民粹亡臺論》一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5)中認為,李登輝對國民黨威權體制所進行的改革,使臺灣地區的政治演變成“假民主之名、行多數暴力之實”的“民粹式民主”。由此,領導者在自以為代表“民意”的情況下,可以淩駕憲政與法律之上,可以為所欲為。究其原因,則是東方傳統文化和西方式民主結合之後産生出來了“怪胎”。

  大陸學者郭中軍在《臺灣地區民主轉型中的民粹主義》一書(學林出版社,2014)中認同俞可平教授對民粹主義概念構建的模型,即可將民粹主義視為“民粹主義政治思潮”、“民粹主義政治運動”、“民粹主義政治策略”。而民粹主義作為一種政治策略,它是指動員平民大眾參與政治進程的方式,這種政治策略的主要特徵是,通過強調諸如平民的同意、全民公決、人民的創制權等民粹主義價值,實現對平民大眾從整體上失實有效的控制和操縱。

[責任編輯:何建峰]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