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從“萬千寵愛”到噓聲四起 柯文哲進入“死亡交叉”

2016年04月13日 13:1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原標題:從“萬千寵愛”到噓聲四起 柯文哲進入“死亡交叉”

  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支援度從剛上任的七成以上,跌到了四成二,不滿意度急升到三成九,兩條曲線即將形成“死亡交叉”。從“萬千寵愛”到噓聲四起,只用了一年多時間,柯文哲給臺灣為政者提供了一份經典教材。

  當年競選市長,柯文哲以無黨無派的素人之姿,敢言敢説的獨特風格,大受年輕網民青睞。當選後,他也曾是風頭無雙的媒體寵兒,“每句話都是新聞”。但新鮮感退潮後,光環也隨之褪去,臺北人開始控訴柯市長“説的比做的多,拆的比建的多”。

  柯文哲主持下,大巨蛋工程、三橫三縱自行車道計劃等均未見成績,反而添了亂子,計程車資調漲、停車位收費、刪除重陽敬老金等措施,又惹得怨聲四起。張口就來的“何不兩國一制”、“殖民越久的地區越進步”、“民眾不同意我的政策就抓起來啊”,依然是新聞,但評價已經由正轉負,“白色力量”變成了“白目力量”。

  島內媒體評價説,柯文哲已經快要把“生旦淨末丑”角色全包了。一開始是臺灣政壇的“首席小生”;當選後是鎂光燈鎖定的“當家花旦”;之後我行我素,符合“無論忠奸善惡,都是性格強烈超乎常人”之“凈行”角色;如今快要淪落為配角,變成“末行”;如果不及早覺醒改進,最後恐怕會變成為滑稽、無厘頭的“丑角”。

  選舉政治中,人們常憑一時好惡做選擇,政客可以借形象行銷、挑動民眾情緒、抹黑對手等手段搶奪選票,但是當選後,是騾子是馬遲早得拉出來遛。柯文哲的走勢説明,如果拿不出實打實的政績,形象牌不但會迅速失效,還可能起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副作用。

  新當選的臺灣地區領導人應該引以為戒。民進黨此次上臺,是因為國民黨施政無能進退失據,島內民眾普遍有“換人做做看”的心理,加上民進黨長于議題設定,掌握話語權,成功扭曲、抹黑了國民黨,絕非自己的政策有多麼可取。從近段時間蔡英文對兩岸關係定位的表態,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服貿協議的處理,已處處可見民進黨政策的自相矛盾。

  若蔡英文就職後,不能務實面對兩岸問題,交出正確答卷,再多的形象行銷和政治操作,也抵不過政績不彰、經濟不振的負面影響,難免會跟今天的柯文哲及當初的陳水扁一樣,迅速落入“生旦淨末丑”的角色輪迴。(王 平)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