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為啥説“雙英會”是務虛會?

2016年04月01日 07:5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3月30日上午10時,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和即將繼任的蔡英文在臺北賓館舉行“雙英會”,商討“大選”後的交接事宜。從電視畫面中可以看到,二人頗有意味地做了一些互動。但這種互動,秀的意味更濃一些。公開發言時兩個人幾乎都是看稿逐字念,如此“行禮如儀”,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姿態。

  兩人各説各話

  據統計,在70多分鐘的會面中,馬英九提到年金、“外交”、能源、南海議題,蔡英文則提到教育、能源、年金改革。看似面對面溝通也有話題交集,但牽涉到具體立場,幾乎各説各話。恰似一方手揮在半空,見對方不接茬,就再輕輕放下。

  比如外界關注的“九二共識”。會面中馬英九提到,“對於兩岸關係大家都很清楚立場、原則”,並沒有繼續講到細節,蔡也沒有回話。蔡英文闡述“內政”議題時,馬頻頻看表,顯得有些不耐煩。直到剩下10分鐘時才提到南海議題,雙英又是各自闡述立場與看法。

  在公開發言中,馬英九表示,“朝野”政黨必須從對立走向“真心和解”和“合作”,才能真正突破目前面臨的各項困境。自臺灣“立法院”開議以來,民進黨“立委”氣勢洶洶,對“看守內閣”百般刁難。馬會面時引用蔡要求民進黨全體黨公職人員“謙卑、謙卑、再謙卑”的話,給予高度肯定的同時也期待能夠具體落實,話裏有話地進行敲打。

  約了4次才見

  不少媒體關注到馬英九和蔡英文會晤後握手超過30秒。但別忘了前提,兩人約了4次才會面。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交接,馬英九當選約3星期後就與陳水扁會面。這次為何姍姍來遲?

  1月16日蔡英文當選,馬英九恭賀,並邀請她找時間碰面,無果。1月25日,馬英九將登太平島時,致電蔡英文告知,再次提出“雙英會”,但蔡沒有回電。2月19日,“政府交接小組”首次開會,馬英九又透過底下人向蔡提出“雙英會”,未獲回音。雖然雙方終於達成共識會面,距離5月20日交接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由此觀之,馬英九“四顧茅廬”姿態高絕,而勝選後的蔡英文心中小九九卻實在太多。

  既然會面是“強扭的瓜”,馬蔡缺乏互信在會談細節中表露無遺。例如,馬陣營希望全程公開,蔡陣營則主張閉門會談。綠營擔心全程公開可能變調成馬英九的個人政治秀,害怕馬會出什麼奇招讓人下不了臺。相對不那麼伶牙俐齒的蔡英文,要把變數降到最低。

  象徵意義更大

  如同有媒體所言,兩人各説各話,“雙英會”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會談成果。尤其從南海議題輕描淡寫,未提兩岸關係可以窺知,藍綠陣營分歧仍大,這不是一場儀式性的握手會所能輕易化解。

  所以儘管雙方盡力營造和諧融洽的政治氛圍,會後握手時間不短,但握手姿態再曼妙,也遮不住實質的政治效果極為有限的事實。會面跟“蔡宋會”相比,親疏有別顯而易見,要把這次“雙英會”等同於雙贏會,實在是太過牽強。

  有人説,“雙英會”沒有刀光劍影唇槍舌劍,更深層是緣于風水輪流轉的鐵律。藍綠能不能和解?能不能合作?説白了並非即將卸任的馬英九所能主導,反而是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的作為與看法,更為關鍵。(王大可)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