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社會怎麼看“國父” 臺企業家:這是開“民主倒車”

2016年02月24日 08:3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據《聯合報》23日報道,島內宜蘭縣企業家李照禎抨擊“開民主倒車”,反對廢除“國父”遺像,他推崇孫中山是偉人,推翻帝制,還政於民,信仰天下為公、禮運大同的理念。李照禎稱,3月12日孫中山祭日,他會發孫中山紅包給民眾。曾任“海外挺柱大聯盟”總召集人的美國華僑吳黛伶22日在臉譜上痛斥高志鵬“王八蛋”,聲稱“敢扯下‘國父’遺像,必會除掉你祖宗牌位,拿鋤頭包圍你家祖墳”,23日更進一步表示,“立委表決廢‘國父’遺像日,就是要你血流成河時”。高志鵬的支援者則回嗆“敢拆高志鵬的祖墳,你就準備被拖下去陪葬”。

  島內名為“knowing”的新聞客戶端23日發文報道年輕一代如何看待孫中山。文章説,“無論你現在是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國父’革命了11次才成功這句話應該在老師嘴裏,作文模板裏,隨處可見的被重復播放”。在革命上,孫中山確實為延續中華文化不遺餘力,提供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政權。孫中山對於國家的犧牲奉獻精神也確實值得敬佩。報道稱,升旗典禮對“國父”遺像鞠躬隨時代不同如今已淪為形式,大部分學生在從事這樣的活動時腦袋是放空的,祈禱早點結束朝會就地解散。

  蔣介石敗逃到臺灣後,遵照舊習把孫中山與蔣介石的相片挂在所有政府機關禮堂及學校教室,“國父”遺像挂在禮堂與教室前方,蔣介石的照片則挂在後方,到蔣介石去世、蔣經國及李登輝任內,這個規定始終沒有改變。一直到1994年,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後,首先將市長辦公室的兩蔣照片摘除,在臺灣社會激起軒然大波,同時也立刻引來民進黨各執政縣市效倣。2002年7月1日,陳水扁手下的“內政部長”余政憲宣佈,臺灣政府機關及學校禮堂將不再懸挂蔣介石和蔣經國的照片,此後按照新規定,“禮堂正前方要懸挂青天白日旗,中央懸挂‘國父’遺像,面對方向是現任總統陳水扁像”。目前在臺灣有規定,“意圖侮辱創立中華民國之孫先生,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污辱其遺像者”,可被判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國時報》23日報道説,2004年11月,有“獨派”媒體點火,説孫文根本沒資格當“國父”,武昌起義時孫文根本不在中國,引發激烈輿論攻防,藍綠撕裂,逼得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出面滅火,站在“國父”遺像前公開宣示,孫文“是我們的‘國父’,沒什麼好爭論,也沒有必要扭曲或抹黑”。

  臺灣一名資深媒體人士23日對《環球時報》説,民進黨善於利用學生等“社會公益團體”來“反對國民黨”,使後者經常手足無措,在摘除“國父”遺像上,很可能採用同樣手段在社會上製造聲勢,加上民進黨如今在政治上的壓倒性優勢,從長期看遺像可能被摘掉。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