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洪秀柱質問民進黨:是不是祖宗牌位也可以不認?

2016年02月24日 08:3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這是您的政策嗎?您當選的最終目的是要‘消滅中華民國’嗎?如果不是,就請您要求您的黨籍立委閉嘴。”23日中午,國民黨代理主席黃敏惠發表聲明,點名質問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她稱,已下令所有國民黨“立委” 堅決阻擋民進黨廢止“國父”遺像的提案成案。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22日以“轉型正義”為由提出三項“修法”,“主張廢除‘國父’遺像,未來總統就職將不再向‘國父’遺像行禮”。他稱,“孫文被稱為‘國父’,是國民黨在1940年決議通過‘擬請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案’,國民政府才正式訓令全國,尊稱孫文為‘國父’,但孫文到底是不是‘臺灣2300萬人’的‘國父’以及是否仍有沿用‘未行憲前’行政命令的必要,有待討論。”高志鵬稱“國父”遺像是封建象徵,有違民主。

  臺“總統府前副秘書長”羅智強迅速做出回應,在臉譜上抨擊民進黨“傲慢、濫權、大清算”。他説,“立法權在手了,不只清算國民黨、清算馬英九,第一把刀,就先砍向‘國父’孫中山先生,是可忍?孰不可忍?”國民黨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質問:是不是自家祖宗牌位也可以不認?

  “高志鵬想廢‘國父’遺像是小英的旨意?”臺灣致理科技大學學者張光球23日在《中國時報》上提出這一問題。臺灣《旺報》引述“不願具名的民進黨資深立委”的話稱,高志鵬提案廢除學校、公務單位懸挂“國父”遺像的規定,是黨內派系互別苗頭,黨團並未對此形成共識,這只是個別委員的意見。

  蔡英文23日回應稱,轉型正義主要目的是在厘清歷史真相,讓社會有討論機會,不再因為過去歷史事件分裂;未來政府會設立機制,在民意基礎上處理轉型正義問題,至於哪些事情納入討論,會在未來建立機制後照機制走。被視為蔡英文心腹的“立法院長”蘇嘉全則對廢除“國父”遺像問題態度曖昧,聲稱尊重“立委”的想法和考慮,“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22日更是稱,此議題能被社會討論,是件好事。

  臺灣淡江大學學者陳一新23日對《環球時報》説,蔡英文的表態是一種縱容和默許。他認為,民進黨未來還會挑起這種意識形態之爭,因為這是民進黨的專長,在經濟上它並不比國民黨聰明,可以預料蔡英文治下獲得兩岸信任將十分困難,島內經濟可能倒退,而挑起意識形態矛盾是最省時省力的選擇。

  親綠的《自由時報》23日刊登題為“只挂在墻壁上的‘國父’”的社論,聲稱孫文一生來過臺灣4次,臺灣當時被日本統治,孫文來臺目的主要是尋求日本總督對中國革命的協助,“嚴格説來,孫文到達此地,與臺灣人民幾乎沒有實質意義”。但另一家“獨派”媒體質疑道,若“國父”遺像是封建象徵,祖先遺像是不是?紀念館是不是?報道質疑在當下“民不聊生”的時代,民進黨受民眾委託全面執政,竟不是拼經濟、保障食品安全或健全建築法規,而是“去中華民國化,建立臺灣獨立意識”,如此無謂的內耗,豈是全民之福?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