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卸下17年"立法院長" 王金平的"立委"生涯如何續寫?

2016年02月01日 21: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卸下17年"立法院長"職務 王金平如何續寫新篇章?

  王金平卸下17年“立法院長”職務。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台灣網2月1日訊  臺灣地區第九屆“立委”今天(1日)報到,民進黨籍蘇嘉全當選新一任“立法院長”,這也是臺“立法院”首次政黨輪替。卸下17年“立法院長”職務的國民黨“立委”王金平,以“‘立法院’自主”為核心理念創建許多慣例和制度,如今“院長”換人,大家也都關注王金平如何續寫“立委”生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王金平今天也走過紅地毯完成報到程式。他説,今天心情一樣很好,走紅毯象徵對“立法院”的尊重,這是莊嚴且吉祥的事。他未來只是角色扮演不同,還是會為臺灣社會作貢獻。對於將搬入較小的研究室辦公,王金平説,新辦公室還在整理,小沒關係,小而精、小而美就好,能夠發揮“立委”功能最重要。至於未來要處理什麼“法案”?他表示,還要尊重黨團的想法,黨團也會思考要如何運作,盡力發揮職權。

  1976年2月1日,王金平首次向“立法院”報到,1999年2月1日,他首度當選為“立法院長”。至今踏入“立法院”已有40個年頭,擔任“立法院長”17年。

  臺灣“中央社”報道稱,17年來,王金平一直秉持“立法院自主”的理念。過去“立法院”曾數次動用警察權對付在野黨,但王金平任“立法院長”後,即使在野黨鐵鏈鎖門、夜宿議場,他堅持不用警察權,引發國民黨內不同意見。

  為加速“法案”審查速度,王金平創立朝野協商制度。無論黨團席次多寡,大黨小黨在他主持的協商中都有平等發言權。這樣的形式被外界詬病為“黑箱”,封他為“喬王”。多數黨則不滿小黨透過朝野協商“綁架”“法案”,為了爭取一個特定的“法案”通過,其他案子通通拒簽、撤簽。王金平則反覆強調朝野協商是“立法院”重要的一環,且是明文規定的“立法”程式。

  王金平曾細數各屆“立法院”通過的“議案”。他説,過去所謂“萬年‘立法院’”45年間,通過議案共約1500多件。第二屆、第三屆“立法院”分別通過240案、297案,第四屆他擔任“立法院長”、實施朝野黨團協商制度,3年內就通過642案,第七屆、第八屆的“立法院”通過900多案。

  《聯合報》報道表示,王金平對人、事、物觀察入微,細節也招呼週到,對朋友的要求更是傾力相挺,有“萬應公”的稱號。這也是為何藍綠都要給王金平三分情面,號稱“政壇內,無敵人”。他的處世原則與號稱“政壇不沾鍋”的馬英九個性兩極,在2005年國民黨主席之爭時,王金平被扣上“黑金”帽子,“馬王心結”從此變成國民黨內最難解的心結。加上王金平與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被批評為“立院”“王柯體制”,最後更演變成2013年“馬王9月政爭”。

  次年“太陽花學運”爆發,藍營將責任歸咎於王金平在第一時間沒讓警察清空“立法院”議場,王金平承諾服貿協議“先‘立法’、再審查”,以換取學生退場,被指“出賣國民黨”。深藍選民更認定王金平“藍皮綠骨”,自認是“臺灣公道伯”的王金平強調自己是“藍皮臺骨”。

  《聯合報》報道稱,王“院長”時代畫下句點,但王金平還是一早就以“陽春立委”身份完成報到,不在意外界眼光,這是對“立法院”的尊重。

  “中央社”報道表示,王金平去年12月18日最後一次主持“院會”,晚間10時34分,“院會”通過最後一案、由他主持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協商條文”。條文宣讀完畢後,他宣告“修正通過”,現場守候的媒體紛紛捕捉他敲下議事槌的瞬間。那就是王金平身為“院長”的最後一槌,同時他也為自己的“院長”生涯一槌定音。接下來“中國國民黨籍‘立委’王金平”以如何之姿繼續在“立法院”扮演“公道伯”角色,也將在“立法院”的新頁寫上一筆。(台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