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2015涉臺關鍵詞:島內情勢多變幻 兩岸和平不能換

2015年12月29日 14: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流光飛逝,又近年終。回首前塵,頭緒甚多。就臺灣島內情勢與兩岸關係來説,我們跟所有關注兩岸發展的朋友一樣——為“習馬會”跨越歷史時空的握手振奮喜悅,也感動於兩岸老兵參加大閱兵時標準的軍禮;我們為福建向金門供水項目正式動工鼓掌,也為卡式臺胞證的便捷和人性化點讚;我們對“朱上柱下”的操作動因苦苦思索,也為“紅色供應鏈”與“臺灣産業鏈”是互補雙贏的理智高聲叫好。

  這一年,島內政局變幻、紛爭不斷、經濟停滯、社會躁動。臺灣社會選出的年度漢字是“換”,一字抵千言,不盡之意散發字裏行間。但不管風雲如何變幻,民意如何思遷,跳脫島內的固有思維,“九二共識”依舊是臺海風平浪靜的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依舊是“兩岸號”穩駛向前的不二動力。如同國臺辦發言人所説的那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不能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不能換,兩岸追求互利雙贏的共同目標不能換,兩岸同胞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不能換。

  我們特擷取9個關鍵詞,總結兩岸一起走過的這一年。

  

  “習馬會”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是分離60多年來兩岸關係最重要的一件事。主流輿論認為,“習馬會”是水到渠成,讓兩岸交流更上一層樓,有助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軌道,也為接下來兩岸關係的演進定調。

  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促成隔年舉行的“汪辜會談”。兩岸從兩會高層會晤,到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面,再到兩岸領導人會面,兩岸之間的對話上升至最高層級。

  “習馬會”順應了兩岸民意。時至如今,兩岸不需要再用意識形態對抗,綠營也不要“逢中必反”。臺灣陸委會民意調查顯示,“習馬會”獲得了八成以上臺灣民眾支援。

  

  光復70週年

  10月25日,“慶祝臺灣光復70週年紀念大會”在當年受降之地——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與島內各界人士等千余人出席大會。每逢“光復節”“七七”、日本宣佈投降日等紀念日,臺灣民間和當局都有紀念活動。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戰勝利70週年的背景下,今年也不例外。

  系列紀念活動規模不大,卻仍然被“臺獨”、媚日等雜音干擾,認為臺灣當時是日本殖民地,“抗日有什麼好慶祝”,“紀念是破壞臺灣族群和諧”云云。連戰出席大陸“九三”抗戰勝利日大閱兵活動,更引發部分勢力反彈。這些都遭到有識之士的警惕和批評。因為抗戰勝利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民族勝利,這是兩岸中國人民共同的歷史經驗與記憶,不應凸顯兩岸分歧,更不應製造新的分裂。

  

  “朱上柱下”

  10月17日下午,中國國民黨召開第19次全代會臨時會議,表決廢止洪秀柱代表該黨參選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提名,同時徵召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參選。國民黨高層表示,選舉前半段洪秀柱幫助國民黨穩住陣腳,具有很大的貢獻,但有些政策與國民黨長期主張有落差,無奈民調一直拉不起來,需要有所改變,希望洪秀柱“相忍為黨”。

  此前,在黨內大佬無人應戰的情況下,有政壇“小辣椒”之稱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第一個衝出來,于5月18日完成國民黨內初選登記並成為唯一合格候選人。隨後順利通過“防磚條款”,被提名參選。“換柱”會中,朱立倫多次向洪秀柱鞠躬道歉,並表示對手絕不在黨內,必須重整隊伍,團結一致,重新爭取民眾的支援,將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朱上柱下”這一大動作成效如何,最終將由選舉結果來檢驗。

  

  “紅色供應鏈”

  今年6月,臺灣出口大幅衰退。悲觀聲中,有人怪臺當局推展兩岸經貿關係,使得臺灣廠商帶技術到大陸設廠,助長大陸 “紅色供應鏈”崛起,反過來成為臺灣最大競爭對手。近來,大陸紫光計劃收購臺灣半導體封測廠,臺灣半導體代工龍頭臺積電赴南京設廠,更使這個詞頻現報端。

  “紅色供應鏈”,是指大陸把原來需要進口的中間産品轉為自己生産,將整個供應鏈建立在大陸。臺媒將大陸“中國製造2025”的産業雄心窄化曲解,認為是衝著臺灣來的。其實正如同島內業界所言,“紅色供應鏈”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臺灣應該借此促進産業升級,而不是在中下游打價格戰拼殺。此外,在亞投行、“一帶一路”建設,以及電力運輸等行業可以搭“紅色供應鏈”的便車發展壯大自己。朱立倫説得好,“紅色供應鏈”與“臺灣産業鏈”是可以互補雙贏的。

  

  卡式臺胞證

  9月21日起,大陸全面實行卡式臺胞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開始受理申請,同時停止簽發本式臺胞證。此前從7月1日起,公安機關就已經取消臺胞簽注,島內民眾來大陸真正實現了想走就走。一張小小的卡式臺胞證,卻讓臺灣政壇鬧翻了天,在島內引發部分政治人物“矮化臺灣”“讓臺灣失去尊嚴”以及使“個人資料外泄”等荒謬可笑的言論。

  有人放言説大陸發放的卡式臺胞證含所謂“無線射頻辨識(RFID)功能”,能被定位和追蹤,經臺灣安全單位檢測後證實根本沒有這回事。用臺灣旅行業者的話來説,卡式臺胞證和紙本沒差異,所謂“統戰”、“個資洩露”等疑慮不過是庸人自擾,因為申請數據跟舊版相同,“只是使用起來更方便了。”

  

  課綱微調

  今年1月底,臺教育部門通過了高中語文、社會科課綱調整,新課綱于8月1日開始實施。調整包括改稱“中國”為“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增加了“被迫”的字樣。這些再正常不過的“撥亂反正”,卻捅了馬蜂窩。在綠營推動下,一些高中學生被推到了抗爭第一線,串聯發起所謂“反黑箱課綱微調”抗議。自去年3月爆發“太陽花學運”以來,臺灣學生日益成為政治運動的馬前卒和擋箭牌。

  有消息説,課綱微調近日達成了“初步共識”,原有的17個爭議點,多數傾向於要改回舊課綱的用法。若果真如此,則不啻“臺獨史觀”又一次在臺灣高中歷史課本扎穩陣腳。

  

  登革熱

  小小蚊蟲傳播的疾病今年在南臺灣鬧翻了天。臺灣媒體報道,今年入夏以來全臺累計4.25萬人確診罹患登革熱,其中以臺南市2.27萬例最多,其次是高雄市1.89萬例。死亡已超過200人。

  有人揭弊説,登革熱疫情大爆發,不是天災是人禍。以力挺“臺獨”出位的臺南市長賴清德被指難辭其咎,擁有醫學文憑卻處置不力,民調好感度從69%直線滑落至39%。感受到民意壓力的他曾數度公開表達歉意,卻依舊難讓民眾滿意。此外,對於想到南臺灣旅行的陸客來説,登革熱也成了一個不小的攔路虎。

  

  婉君

  當下臺灣最炙手可熱的人是誰?如果做個民意調查,“婉君”很可能會拔得頭籌。當年瓊瑤言情劇的柔弱女主角,今天成了“網軍”的代名詞,是臺灣政客集體膜拜的對象。用“網路行銷”一舉選上臺北市長的柯文哲,是最具代表性的“婉君”新寵。對於為“大選”廝殺正酣的政客們來説,“贏了‘婉君’就贏了選舉”已成新共識。

  1月24日,新上任的“行政院長”毛治國率領當局112位部會高官接受“婉君”的“開示”,被要求“換腦袋”,從價值觀到日常用語都要有網路新思維。有學者指出,“婉君”參與政治自有許多好處,比如輿情傳遞更快捷,減少資訊不對稱,加快決策過程等。社交媒體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參與政治,但是當激情主宰了政治過程,政策就難以避免多變而極端,矯枉過正也會造成過猶不及的狀況。

  

  “閩水入金”

  10月12日,福建向金門地區供水工程在泉州晉江市龍湖鎮正式開工。長期缺乏淡水資源的金門地區同胞期盼20年的大陸引水計劃,終於實現突破。今年7月20日,兩岸業主單位就共同簽署了供水合同。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最快有望在2016年底實現試通水。

  金門與福建晉江“通水”,被當地形容是“小三通”之後的“小四通”。根據規劃,工程設計流量為每日3.4萬立方米。輸水管道線路總長27.62公里,其中福建方面陸地管道11.68公里,海底管道15.74公里。該工程總投資3.88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陸方取水泵站及陸地管道部分工程投資1.29億元人民幣。(記者 任成琦)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