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是過度浪漫,還是騙選票?

2015年12月11日 19:0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11日訊 綜合臺媒報道,國民黨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朱立倫今天(11日)表示,蔡英文保證非核、不缺電、不漲電價,他認為不可能。如果這樣,可能要請蔡英文當世界的老師。臺積電、臺達電等大型半導體企業近日來同樣對未來能源電力供應表示擔憂,臺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甚至直言,“不投票給電價不漲的候選人”。

  承諾廢除核能、不會缺電、不漲電價,聽起來的確很美,但在臺灣能源供應日益緊缺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這三個宏願才是真正的問題。蔡英文今天在臉書網(Facebook)上如此解答:“蔡英文的永續能源政策”三大策略,包括落實電源開發、提升能源效率和發展再生能源,盼讓臺灣擺脫核災風險,降低對進口能源依賴。

  這是民進黨前段時間提出的電力供應“4項具體措施”的延續。民進黨在“措施”中聲稱,10年內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500億度。這樣的政策在民眾眼中當然極具蠱惑性,但在能源專家看來無疑是個笑話。

  臺“經濟部”非常客氣的回應了“500億目標”:再生能源目前仍面臨土地取得及環保抗爭等難解問題,推動必須務實,不宜過度浪漫。

  “經濟部能源局”指出,臺灣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為2030年達1萬7250MW(百萬瓦),發電量約400億度,已是高難度挑戰。如要達成2025年500億度,將較目前規劃多出100億度,並且提早5年達成,必定困難重重。由於水力、生質能及陸域發電已漸趨飽和,未來再生能源增加主要來源僅限太陽光電及離岸風力發電。不過,太陽光電設置須面臨廣大土地取得及饋線容量等問題,增加100億度發電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大約是臺北市面積的45%;且目前陸域風力因低頻噪音、光影閃爍等問題易招致民眾抗爭,例如彰化、三芝、苑裏等地區民眾反對風力發電機設置。另外,環保團體關切風力發電造成鳥擊或影響水鳥遷徙、棲息與覓食等問題,陸域再行大幅增加並不可能。

  簡單來説,一句話,不可能。

  再生能源不給力,臺灣2300萬人用電怎麼辦,能不能“廢核”?馬英九説,目前核能佔發電量16%,最大問題是再生能源例如風力、太陽能,利用率不高,風力發電利用率28%,一天只有7小時,發電日集中在冬季,非用電量最高的夏季;太陽能利用率14%,一天平均運轉3.5小時,無法運轉時,還是要靠由火力發電或核能提供的穩定、效率高的基載電力。不管未來多努力發展出多少的再生能源,因為供應是間歇性的,非連續性,不供應的時候還是要靠包括用火力、煤、天然氣、核能所提供的基載電力。臺灣是獨立電網,98%能源仰賴進口,制訂能源政策時,無法奢侈的放棄某個特定能源,因此要找最適當的能源組合。

  簡單來説,如果立即廢核臺灣的電力根本不夠用。

  臺灣地小人稠,無論是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核能未必是臺灣能源的唯一選項,卻是眼下的必要選擇。此時提出的“永續能源”就像“永動機”一樣虛妄且可笑。蔡英文不會“浪漫”到連這樣的現實都無法理解,她只是忍不住借洶湧的“廢核”浪潮,再狠狠地騙上一把。假如她真的贏了選舉,核能將依然照常運轉,只不過到了那時核能就會被描述為全臺灣最安全的能源。

  這大概就是政治人物的“浪漫”了。(台灣網 于斯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于斯文 ]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