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副手陳建仁
民進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蔡英文16日正式宣佈無黨籍的原“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為競選搭檔。陳建仁是醫界精英,在島內素有“抗煞(非典)英雄”之稱。臺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張亞中1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認為,選擇陳建仁表明蔡英文是在求穩。
正式公佈副手人選
蔡英文16日下午親自舉行記者會,公佈“副總統”確定由陳建仁出線,“英仁配”正式出爐。蔡英文稱,“副總統”是重要職務,所以不必問她為什麼選擇他,而是要問臺灣需要怎樣的人才來擔任這個角色。她接著列舉陳建仁在非典期間的奉獻,大讚他個性穩重、開朗,善於溝通協調。陳建仁透露,徵詢過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的意見,“他捨不得我捲入政治鬥爭漩渦,卻也擔心臺灣所面臨的社會不平等、生態危機等問題,因此這次投入參選,期盼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臺灣”。當被問到是否會加入民進黨,他表示尚未考慮。
民進黨人士稱,蔡英文日前曾公開提過副手條件,除了品格外,還必須能夠在公共政策的推動上提供協助,而陳建仁過去任“內閣”閣員時,曾與蔡英文共事,一直到現在都是蔡非常重要的政策顧問,互動很好。黨務人士還稱,陳建仁不只是學者從政,過去較少被人關注的一面是他的領導才能;2003年非典肆虐時,陳建仁臨危受命出任“衛生署長”,展現了很強的行政、協調能力。
張亞中分析認為,目前蔡英文競選優勢明顯,雖然也需要加分,但不失分是其原則考量,而選擇陳建仁沒什麼失分之處。首先,他是一個醫生,有自己的專業;其次從個性上看,他不強勢,這對蔡英文維持個人權威十分有利。張亞中説,陳建仁是學者出身後轉為技術官僚,政治色彩不強,因此即使當選,也不會影響蔡英文對民進黨的權力佈局。
大多持正面看法
臺“中研院”16日發佈新聞稿,稱陳建仁決定辭去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職務,擔任蔡英文的“副總統”人選。“中央社”稱,根據“監察院”財産申報最新資料,陳建仁夫婦名下有兩間房産,存款681萬元(新台幣,下同),有價證券730萬元,另有房貸666萬元。
陳建仁于1951年出生,是國際知名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學者,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臺灣“衛生署長”等職。《經濟日報》16日稱,他雖然出身醫界,但對政治絕不陌生,父親陳新安是高雄白派大佬,“從小在政治家族長大,對於政治運作與現實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對於臺灣的使命感,應該是他願意擔任副手、踏入政界的原因。文章説,總是笑臉迎人,是陳建仁給人的第一印象。今年2月,他發現罹患肺腺癌,在臺大醫院接受胸腔鏡微創手術,住院4天即出院。但這件事沒有凍住陳建仁的笑臉,反而給了他正能量,他立志推動肺癌篩檢,希望有效降低臺灣肺癌的死亡人數。此前2003年,他臨危受命出任“衛生署長”,成功抗擊非典,當時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對他頗為肯定;2012年蔡英文競選提出“十大政綱”,科技部分就是由陳操刀。此外,由於蔡英文將生技醫藥産業視為最具前瞻性的産業,陳建仁擔任副手,未來對其施政有很大助力。
對於陳建仁出線,民進黨人士稱,他在非典期間的表現,可看出有很強的行政、協調才能。還有民進黨人士表示,接觸過陳建仁的人都知道“他口才超好,還很幽默”。
國民黨“立委”吳育升也罕見地大讚蔡英文選擇陳建仁作為副手是很好的決定。他説,臺灣需要正面能量,而陳建仁就是這樣的人,相信對臺灣會有幫助。不過,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認為,陳建仁雖然當過官員,但表現平平,風評也是平平,雖然是“中研院副院長”,但只是學術成就,媒體在評論哪個政府官員表現特別優秀時,通常不會提到陳建仁。“立委”蔡錦隆也説,陳建仁在各方面的歷練只是還好而已,並非上上選,但蔡英文已經邀請他當夥伴,只能説尊重;他認為陳建仁對朱立倫不會造成壓力,因為副手本來就只是備位,上上選當然會加分,但陳建仁只是普通,對蔡英文沒有加分。
臺醫大多立場偏綠
根據臺“中選會”的規定,11月23日至27日將受理“總統”“副總統”和“立委”選舉登記,因此朱立倫的副手必須在本週出爐。《聯合晚報》稱,國民黨主席、“總統”參選人朱立倫16日清晨搭機返臺。他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説,他的副手人選必須兼具社會聲望、政務經驗。他不考慮省籍、性別,而是綜合思考副手與自己的互補性,因此副手不會來自財經界。中時電子報稱,外界都把其副手人選集中在前嘉義市長、現任國民黨副主席黃敏惠身上。黃敏惠具備女性、中南部等條件,始終是朱立倫的口袋名單之一。她還扮演分身,代替朱立倫訪日,並出席僑界活動,受到朱立倫信任的程度可見一斑。至於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透露,本週將公佈副手人選,性別、省籍一向不是他考慮的重點,而是要有共同理念,“顧好臺灣的自由民主制度”。
近年來,島內不少醫生投身政治,引發關注。在島內有一段時期,本省人是很難從政的,政府各個部門大部分由外省人把持,本省精英或者學醫,或者學農。所以,臺灣醫生對於本省人來説,就不光是醫生那麼簡單了。因為肩負救死扶傷的責任,醫生在臺灣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形象也很好。在公共事務方面,醫界也扮演著意見領袖的角色,每次選舉,都是各方極力拉攏的對象。而有的醫生則因勢利導,走上從政道路,如臺南市長賴清德、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前“立委”沈富雄以及臺北市長柯文哲,都是醫生出身。
值得關注的是,醫界不少政治人物均有綠營背景。這是因為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醫學是臺灣人能學的少數專業之一,日本教育體制培養下的醫生後來不少都有“臺獨”思想,像柯文哲所在的臺大醫學院一度被稱為島內本土勢力的大本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