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想當黨主席? 王金平再被質疑“藍皮綠骨”

2015年11月03日 09:12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民黨籍的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連續取消輔選行程,婉拒出任“總統”參選人朱立倫競選總部主委。選前敏感時刻,他的大動作使國民黨再陷分裂危機,預告新一輪政治風暴山雨欲來。究竟王金平有著怎樣的政治目的,島內對此進行了諸多猜測。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日在接受“飛碟早餐”專訪時,極力澄清與王金平並無不愉快。他稱,兩人沒有介入上一世代的恩怨,只是周圍幕僚有一些想法,喜歡講一些話,並非代表自己的意見。他還表示將以大局為重、互相團結為目標。不能不説,此時的朱立倫有苦難言。《中國時報》2日分析稱,國民黨修改不分區“立委”的提名辦法,替王金平續留“立法院”解套,但同時也引發本來支援“換柱”的深藍人馬及馬英九支援者反彈,要求將王名列不分區第10名之後(排第一位可凸顯其在黨內的地位),朱立倫確實陷入了兩難抉擇。因此,他始終未明説要將王金平排在第幾名,還一再提出“協商透明化、議長中立化”等改革目標,王金平人馬則認為他“名分”給得不幹不脆,也大為不滿。

  那麼,王金平到底有怎樣的政治資本讓朱立倫一再釋出善意呢?王金平1941年3月出生在高雄縣路竹鄉一個農民家庭,畢業于臺灣師範大學。1975年,34歲的他當選為“增額立法委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立委”;之後連選連任,創下“十連任”的紀錄,1999年起任“立法院長”,被島內輿論稱為“政壇常青樹,立院不倒翁”。有臺灣朋友曾講述了與王金平有關的一件事:當時有大陸朋友到訪台中,臺中人士安排其與王金平見面。當天,王金平從臺北風塵僕僕趕到臺中,與朋友喝了幾杯酒後表示,他在新竹還有活動,所以需要先走一步,並一再表示歉意。隨後,他又驅車幾小時趕到新竹,出席下一個場子。正是靠著這種面面俱到的用心,他成了臺灣的“南霸天”。

  更為奇特的是,王金平雖然是國民黨政治大佬,卻跟綠營的關係異常密切,與民進黨的柯建銘更是至交。兩人聯手在“立法院”呼風喚雨,奠定了王金平當今臺灣政壇唯一共跨藍綠兩大陣營的“領軍”人物地位,卻也使得他的身份十分可疑,常常被人詬病為“藍皮綠骨”。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王金平迄今似乎沒有直接談過兩岸統一或一個中國,談“臺獨”及“臺灣主權”卻不鮮見。2003年12月,他曾公開提出 “‘臺獨’可能是臺灣人民未來的選項”,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與綠營主張遙相呼應的國民黨高層人物。

  王金平與李登輝的關係也是相當密切。今年6月,王金平在“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準備接受“防磚民調”前夕稱,國民黨若徵召他參選,他將“義不容辭”,被外界質疑其實是李登輝在幕後操控。9月,李登輝又稱,王金平可擔任國民黨主席,並且要改名為“臺灣國民黨”,以符合本土化潮流。不少島內分析人士戲言,李登輝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兩個兒子是陳水扁和王金平,一個女兒就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石之瑜撰文認為,如果國民黨由王金平出馬參選,不僅蔡英文能順利取勝,更可確保過程平和;但對國民黨而言則非同小可,王金平代表國民黨角逐的主要意義,恐怕是國民黨再改造,甚至李登輝班師。

  正因為如此,國民黨深藍陣營對王金平十分警惕。據中時電子報2日報道,深藍代表黃復興黨部主委戴伯特罕見表示,國民黨是有組織與制度的政黨,不應以任何形式為某一個人量身打造條款,強烈“建議”王金平排在不分區的10名以後。王金平則在朋友聚會中抱怨戴伯特,“講出這種無情無義的話,人情義理難容”。《聯合報》2日分析認為,王金平接連兩度回避與朱立倫同臺輔選,如此大動作表態,當然讓藍營震撼。朱王兩人若不能消弭分歧,儘快同臺,化解外界權鬥角力的猜測,“院長(指王金平)之怒必然如七傷拳般,既傷朱也傷王”。文章認為,以國民黨目前選情,無人可否認王金平擔任本土派選票歸隊“旗手”的角色;他如何把旗子做大,利於國民黨發展,更利於自己未來在“立法院”地位的鞏固,應該才是當前權力盤算的首要考慮。

  臺灣自由作家桑品載2日投書《中國時報》,稱王金平以“沒有名分”為由,拒為黨籍“立委”候選人輔選,顯然將戰場擺在明年選後,屆時國民黨“總統”和“立委”選舉雙敗,最後據點只剩國民黨主席,那才是他“肯定的目標”;朱立倫熱切期待他輔選,他便以“輔選”綁架朱甚至整個國民黨。桑品載稱,王金平在國民黨培養保護下做了大半輩子的“立委”兼三任“立法院長”,報黨之恩就是名分,更何況王説過自己是“國民黨忠貞黨員”;其次,國民黨為他修改黨章使他取得不分區資格,不也是給他一個偉大的名分嗎,“説白了,王金平根本不想為國民黨選舉盡力,‘一分輔選,二分應付,七分壯大自己’,明年大選後,且看國民黨是誰家天下”。(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