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朱立倫否認與馬英九切割 邀請蔡英文公開辯論

2015年10月30日 09:1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日前在接受島內媒體專訪時坦承,國民黨目前遇到最大的困境,是臺灣人民對馬英九執政的不滿,他具體指出“證所稅、十二年國教及油電雙漲”是馬英九三大錯誤政策。外界認為朱立倫提出施政檢討是有意與馬英九切割,但朱立倫29日回應稱,“這些檢討是對事不對人”,好的政策絕對會堅持,做錯的會改進。

  據臺灣《聯合報》29日報道,朱立倫28日接受電臺節目專訪,主持人陳文茜詢問,何以讓選民要再投給執政7年的國民黨?朱立倫坦承,這是國民黨最大的困境,民眾對現在執政有很大不滿。他首先以證所稅(即對證券交易獲利部分徵稅)為例稱,他在2009年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召開稅改會時,有人提到要不要恢復證所稅,討論10分鐘就結案了,因為證交稅就已包括證所稅。沒想到,2012年證所稅又造成風波,股市量大幅衰減,證交稅沒收到,這是個錯誤政策。接著朱立倫又舉“十二年國教”(將九年義務教育延長至十二年)的例子,稱“硬推十二年國教,考一堆會考,又不能在地就學”;他建議,臺灣孩子應鼓勵技職教育,也應在地就學化,他會爭取一些免試入學的名額,不必會考,直接進小區高中就讀。主持人詢問,是否是馬英九不重視專家、一意孤行所致?朱立倫説,“過去7年多,的確犯這些錯誤,有錯誤要檢討”。他接著説,油電雙漲是第三項錯誤政策,但話還沒講完就進廣告了。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27日曾稱,朱立倫應與馬英九一起好好想想執政為何失敗,不要老是兩人綁在一起,對朱的選舉沒好處。此次朱立倫炮轟馬英九施政,被認為是刻意與馬英九切割。有島內網友質疑,在國民黨選情低迷的情況下,朱立倫忽而批評在野黨,忽而批評國民黨,這種選戰打法可能兩邊選民都不討好。更有人調侃朱立倫“難道你是民進黨的臥底?”

  對於外界質疑,朱立倫29日回應稱,馬英九做得對或好的地方,包括兩岸、“國際外交”及清廉都值得肯定,但他提出一些政策制定及執行層面值得檢討,“沒有切割,是對事不對人”。媒體問會擔心馬英九不高興嗎?朱立倫表示,自己常與馬英九溝通過去這幾年政策。證所稅後來推動時,他已是新北市長,沒角色表達意見。至於是否邀馬英九站臺輔選?朱立倫表示,馬英九是國民黨最高從政同志,“當然他一定會幫我站臺輔選”。

  對於朱立倫的批評,臺“總統府”人士28日晚回應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只是就個別政策提建言,“證所稅、油電雙漲或十二年國教政策”都是社會高度關切的重大改革,討論時各界意見紛陳,的確整合不易,現多已塵埃落定。這名“總統府”人士還稱,馬英九7年多來執政表現,遠超過民進黨執政及蔡英文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期,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如果蔡英文不認同,請不要再説空話,具體舉出實例與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島內近日的選戰明顯傾向打政策牌。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朱立倫29日下午在國民黨中央聯誼廳舉行“孩子睡飽、就近最好”教育政策的媒體談話會。此前一天,朱立倫還向蔡英文叫陣,稱“非核家園”不是口號,而是要有完整配套,“我絕對不相信推動非核家園、十年不漲電價,然後又不缺電,這只是幾個漂亮口號”,呼籲蔡英文公開辯論。蔡英文29日稱,歡迎對手辯論,前提是拿出政策。

  島內行政部門似乎也不再是“選戰局外人”。30日,臺“行政院”將公佈短期消費提振方案,包括電信補助、提供全民臺鐵及高鐵雙鐵折扣優惠車票、推動補貼購買節能家電等。

  朱立倫檢討馬英九的施政錯誤,是基於怎樣的選戰思路?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雜誌主編倪永傑29日對《環球時報》分析説,朱立倫不是全盤否定馬英九,他務實看待馬英九執政以來的成績和不足,並如實講出來,是實事求是地面對問題,希望通過提出更好的政策,來爭取更多中間選民。從目前來看,朱立倫是要把與蔡英文的競選主軸拉到政策辯論上,包括兩岸政策和各种經濟民生政策,可以説這是臺灣選戰的良性發展。國民黨的傳統強項就是政策,政策設計比較務實,會照顧社會上更廣泛民眾的利益,而民進黨的政策往往走極端,走偏鋒,只照顧民進黨支援者的利益。

  至於島內“馬英九已成眾矢之的”的説法,倪永傑認為,選舉社會中,選民總是最無情的,政治人物在任期結束前往往會承受嚴厲批評,選民會將所有的熱情和關注投給新的繼任者。但歷史會給馬英九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從兩岸關係上講,他終結了民進黨的“臺獨”政權,為兩岸開創了和平發展的嶄新時代,為兩岸民眾、特別是臺灣民眾帶來了經濟紅利、和平紅利。如果以後民進黨執政,跟現在有個對比的話,馬英九的歷史作用將會凸顯。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記者 畢方圓)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