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評論:宋楚瑜參選2016“大選”的三大障礙

2015年08月31日 10: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評論:宋楚瑜參選2016“大選”的三大障礙

  在國民黨選情低迷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宣佈參加明年“大選”的確造成政壇旋風。由於宋擔任省長時的執行力讓不少人印象深刻,加上其對政治節奏掌握靈敏且直擊要害,文宣結合個人特質且頗有感召力與渲染力,其投入選戰必然對於國、民兩黨的選情增添變數。然而,在媒體的鎂光燈以及高人氣民調下,許多結構性與歷史性的因素卻也構成了宋楚瑜參選的限制與障礙。

  首先是民調真實性的問題,特別是泛綠選民所採取的策略性表態或干擾的現象。2012年“大選”基於拉宋打馬的理性選擇,許多綠營選民暗助其參選所需之連署書,不論宋本人是否承認此一狀態,但最終選票不及40萬的慘敗也是事實。宋此番參選以來的民調曾排老二,但在選民表態率提高的基礎上,其支援度不僅沒有持續成長,而且開始下滑並跌破兩成門檻。這是否意味宋楚瑜的支援度已出現“階段性策略已達成”與“綠營選民歸隊”的狀況,遂造成“天花板”效應提早出現?

  其次是文宣與選舉操作之間的矛盾問題。由於臺灣近年來公民社會意識的抬頭,再加上“九合一”選舉興起的“柯文哲現象”,使得宋楚瑜文宣朝向“非典型選戰”的方向進行設計。一言以蔽之,宋欲複製“白色力量”效應,超越藍綠政黨惡鬥,搶佔中間選民與青年選票為宋陣營的戰略設計。問題在於,“柯文哲模式”有著不可複製的獨特性,宋楚瑜雖然塗抹泥巴、主打白色系文宣背景,但對於多數人而言他始終是個典型的政治人物。許多人對宋楚瑜的歷史記憶,仍停留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擔任文工會主任、新聞局局長與秘書長的刻板形象。若要打一場新形態的選舉,宋楚瑜除了必須放下沉重歷史包袱、卸下大內高手形象外,如何從國民黨操作的藍綠對決的選戰策略中殺出重圍,將嚴峻考驗其政治智慧。

  最後是理念與政策落實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宋省長”親民且具執行力的印象深植人心,但除了選民厚道且不吝給其評價外,宋楚瑜必須進一步證明他確有“總統”的高度與能力,畢竟省長的政績也是18年前的遺跡了,這與現在臺灣當下所面臨的國際格局、兩岸關係與內政問題不可同日而語。宋楚瑜雖然提出“一起為臺灣找出路”的遠景,但相較于好整以暇且陸續推出各項政策白皮書的蔡英文,或是頻頻出招開始提出政策內容的洪秀柱,目前他似乎只停留在價值論述的階段。宋主張利用臺灣的“政府”能力與民間創新優勢轉換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的杠桿與籌碼,並以此建構和平穩定的政治互信與經貿互惠關係。這樣的説法與馬英九先前的主張有何不同?又與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有何區別?這都需要宋楚瑜進一步闡述並提出各項具體政策內涵,否則將淪為接受政論性節目專訪時的口號而已。(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副主任張宇韶)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