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述評:堅持“九二共識” 兩會協商再結碩果

2015年08月27日 0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陳德銘門口歡迎林中森。王東明 攝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十一次會談25日在福州舉行,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和《海峽兩岸民航飛行安全與適航合作協議》。這是2008年以來,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上,兩會協商取得的最新成果。

  至此,兩岸兩會恢複製度性協商七年來,已簽署23項協議,並達成一系列共識。回顧上述成果産生的歷程可以發現,兩岸雙方堅持“九二共識”,是兩會協商得以持續向前推進的寶貴經驗。

  近年來,兩岸雙方從最高領導人到兩會負責人,都反覆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臺灣客人時,多次提及“九二共識”。2014年2月,習近平會見時任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表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這一基礎是兩岸關係之錨。只要這個基礎得到堅持,兩岸關係前景就會越來越光明。如果這個基礎被破壞,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也多次談到堅持“九二共識”。今年4月29日,他在臺北出席“胡連會”10週年紀念活動時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雙方遵守“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穩定前進;有一方不遵守,就動蕩倒退。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在《人民日報》發表紀念文章時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是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向和成果的根本保障。25日,他會見臺灣海基會協商代表團時又強調,上述共同政治基礎,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兩會制度化協商進程起著決定性作用。

  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26日在臺北談及兩會會談時也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制度化協商及往來互動的關鍵,也是臺當局推動大陸政策的基礎。

  此次會談,兩會領導人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和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也都多次提及“九二共識”,並強調共識對兩會協商的重要性;兩會要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相關議題協商,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大福祉及更幸福的前景。

  “‘九二共識’已成為兩岸主流民意,是跨越海峽的共識。”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2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正是基於兩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雙方對兩會協商都抱持極大的誠意和耐心,努力促成23項協議,造福兩岸民眾,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向前推進。

  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深水區,臺灣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了一些困難和挑戰,對兩會制度化協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擾和影響。與此同時,兩會協商議題難度日增。“好摘的果子都已摘得差不多了”,隨著議題的進一步拓展,涉及的層面和各方利益越來越多,協商難度也越來越大。

  挑戰越大,越需固本強基。對於商談中出現的困難,雙方商談團隊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細緻的分析和嚴謹務實的協商,對重點問題進行反覆研究,不斷積累共識,縮小彼此距離,務實解決問題。據知,此次簽署的《海峽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即歷經六年協商。

  協議的産生值得欣喜,但並不意味著一項普惠民眾工作的完成,協議的生效與執行同樣重要。近年來,除努力促成相關協議的簽署外,大陸方面還認真執行、檢討已經生效的協議,促進兩岸和平紅利真正惠及廣大民眾。

  七年來,立足於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不斷增進互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如今,兩岸關係走到新的重要節點,由於臺灣複雜的政治生態等因素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制度化協商的進程並不平坦。兩岸雙方只有堅持維護和鞏固“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兩岸關係才能行穩致遠,兩岸制度化協商才能不斷地開花結果。(完)(陳小願)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