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觀察:走火入魔的“島民”偏見

2015年07月07日 13:1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有些人盡出不窮的偏見和“奇思妙想”,除了讓我們“腦洞大開”和“醉不行”之餘,留下的更多的是深深的悲涼。

  近日臺灣發生的粉塵爆炸事故一直牽動著大陸同胞的心,大陸方面多次表達願提供醫療幫助的態度,同時提出願調集救治傷者急需的醫用移植皮膚。本是一番善意,但令人詫異的是,臺灣衛生福利部門竟質疑大陸捐贈的“屍皮”是否來自死刑犯。

  其實,如此荒誕的言論並非首次出現,從兩岸包機開通之前被謠傳解放軍要化粧乘機攻佔臺灣,到臺灣“八八風災”時大陸捐贈的組合屋被誣稱是劣質産品;從金門向大陸引水方案的一拖再拖,到兩岸服貿協議至今仍卡在臺灣立法機構……細細梳理起來看,這似乎已成為了臺灣固定的行事風格,只要一牽扯到大陸,所有的善意就會被妖魔化,一切的一切都能被演繹成“老共的陰謀”。

  這些滑稽可笑的言語背後,是某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在作祟。儘管兩岸關係已取得了歷史性進展,但臺灣某些人的思維似乎還停留在“冷戰時期”。

  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大陸推出卡式電子臺胞證,原本是對往來于兩岸間的臺灣居民推出的一項重大惠民措施,臺灣各界也齊呼“受惠”,卻想不到橫生出反對的聲音。有人擔心卡式電子臺胞證跟港澳回鄉證一樣,會無形中矮化了臺灣;也有人覺得在辦證時要採集個人的生物特徵,會導致臺灣居民的個人資訊和隱私被洩露。

  此外,臺灣方面對有助於兩岸交流、雙贏的舉措也常常抱持敵對態度。比如陸資、陸生、陸配、陸客在臺的權益問題一直是大陸方面關心的熱點,雖然大陸一直在倡導儘快取消對這些群體的不合理限制,但是他們的處境仍是堪憂。

  開放陸資入臺之初,臺當局稱,這將有助於充裕臺灣産業資金、活絡臺灣金融市場、擴大兩岸産業合作的領域……然而真相是,長期以來,陸資在臺被貼上“危害國安”、會“木馬屠城”、造成臺灣産業空洞化和大量失業的標簽。在種種限制下,連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也遭受審查、處罰,甚至萌生退意。

  陸生的生活則被一個簡稱為“三限六不”的行政措施所綁死,包括陸生無法獲得公立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續留臺灣就業等,也未能納入臺灣的健保體系,甚至懷疑陸生個個都有間諜嫌疑,人人都是“地下工作者”。

  古人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現今的臺灣有識之士説,“老是妖魔化大陸,受害的是我們自己”。願某些“島民”儘早從他們自己編織的噩夢中醒來。(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