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名嘴談馬英九喪失輿論陣地:被罵後只能躺地上哭

2015年05月22日 09:3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臺灣政論名嘴圈,黃智賢顯得比較另類,她出身於深綠家庭,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是其兄長,但她在電視上卻旗幟鮮明地反對“臺獨”,立場和藍營較為接近。近日,黃智賢接受了導報記者的電話專訪,對於馬英九為何會陷入執政困境、臺媒“綠化”等話題,她從媒體的角度進行了鞭辟入裏的分析。

  談“柯P現象” 柯文哲非常善於利用媒體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馬英九就職7週年,一份民調稱其滿意度降至16%,您如何看這份民調,馬真的這麼差嗎?

  黃智賢(以下簡稱“黃”):要知道,臺灣的民調通常會預設立場,跟事實有偏差是很正常的。馬英九的滿意度確實是不高,至於是不是16%我不清楚,但據我了解,反對他的人大抵有三類:一類是綠營支援者;還有一類是被馬英九改革傷到的人;第三類人是看不慣馬英九的軟弱。

  記:有人認為馬英九之所以陷執政困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外界“眾口鑠金”,您認同嗎?

  黃:我非常認同。我曾做過一個統計,島內政論節目,把各個臺的加起來,一天差不多有26個小時,其中,就有24個小時是在“反馬”和“反中”的,只有2個小時不這樣。比如,今天發生了四個事件,其中三件可能對民進黨和柯文哲比較不利,一件可能就是馬英九講錯了什麼話,但所有政論節目就會對著馬一直罵,而去忽略那三件重要的事情。

  記:與馬英九截然相反的是,柯文哲上任後幾乎沒提出什麼遠景規劃,只是靠嗆一嗆財團,就獲得極高支援度。您如何評價這種現象?

  黃:一樣的道理,媒體可以毀人,也可以“造神”。柯文哲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媒體的人,而且他還有網軍,這也是他公開説的,在選舉時就組織了一大批網軍。在當選臺北市長後,這些網軍依然存在,而且非常厲害。有媒體高層親口跟我説,有關柯文哲的負面新聞不能追著打,這家媒體平時並不太親綠。

  馬英九很軟弱,某些媒體即使扭曲事實,他也不敢處罰。應該説,媒體打藍是不用付出代價的,相反,媒體若是打綠,代價會很高,可能要被網路霸淩。綠營支援者非常強悍,藍營則是被罵後只能躺在地上哭。

  談臺媒“綠化” 曾因在節目中反學運遭封殺

  記:近些年,臺灣媒體上的主流聲音就是打馬、反藍,有人認為臺媒“綠化”了,您怎麼看?

  黃:確實是這樣。記得“太陽花學運”發生時,有一天我上節目,進棚之前電視臺工作人員就跟我説,不要罵“太陽花”否則會被封殺,我當時的回答是,如果我不能講我想説的話,那我寧願被封殺。那天現場有四五個名嘴,還有幾個學生,只有我一人在反對學運,呈現“舌戰群雄”的局面。因為我有理,他們雖然人多,也説不過我。不過從第二天開始,我就被告知不能固定上這個節目了。據我了解,有些名嘴雖然心裏是看不慣民進黨和柯文哲,但卻不敢表現出來,因為這樣的話就會沒有通告可接。

  記:羅淑蕾、紀國棟等“藍委”名嘴經常在電視上炮口向內、公然嗆馬,他們為什麼敢這樣?

  黃:羅淑蕾和紀國棟還是不一樣的,羅淑蕾之前在電視上批馬,不能説沒有嘩眾取寵的成分在,但在臺北市長選舉中,她是支援連勝文,並且把柯文哲告到了法院。我曾問她選舉結束了,要不要撤訴,她説不會,因為這個是大是大非問題。這一點讓我蠻感動的。而紀國棟不一樣,他是不分區“立委”,應該代表國民黨的意志,但他卻因個人原因在電視上自揭“家醜”。我想這種人要是在民進黨或臺聯黨,可能早就被開除黨籍了,但在國民黨竟然沒事。這種人應該是綠媒最愛找的名嘴,因為效果很好。

  記:對於馬“政府”的輿論應對、掌控能力,您打幾分?

  黃:零分,甚至負分。比如在服貿協議發生爭議時,他們連該講清楚的都沒有講清楚,更不用説辯駁了。

  談個人信念 我愛臺灣但我反對“臺獨”

  記:出身於深綠家庭,您為何選擇走一條和其他家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黃:我不是國民黨黨員,我是無黨派的,但我反“臺獨”,我認同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不過我並沒有不愛臺灣,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我非常愛我的這片土地。20年來,臺灣的教科書都在教育大家“我們不是中國人”,而我們和大陸的淵源是歷史事實,我只是尊重事實而已,為什麼我不能表達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情感?

  記:幾年前,您與哥哥黃偉哲鬧矛盾,還差點斷絕兄妹關係,現在您們關係如何?

  黃:我從來都沒跟哥哥斷絕過關係,只是當時我有一些挺藍的言論出來,就會有支援者打電話到我哥哥服務處去投訴,讓他覺得很尷尬,他也曾一度氣得要跟我登報脫離關係。但我們的親情關係還在,我也不是每天都跟哥哥在爭這個的,我們只是沒有走一樣的道路而已。(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楊思萍)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