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蔡英文展開請益行程 除了“希望”還能拿出什麼?

2015年05月06日 11:1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蔡英文(資料圖) 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

  自從4月15日確定代表民進黨參選2016年“總統”,蔡英文就密集展開了“點亮臺灣 希望行腳”請益行程。先是民進黨執政13縣市首長,然後是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台塑總裁王文淵,現在又輪到了“工總”,所謂的謙卑請益,更像是赤裸裸的拉票大拜拜。

  面對經濟界關注的兩岸議題,蔡英文昨天回應説,兩岸牌不能夠完全解決臺灣的問題,還是要把重點放在大家所關切的內部社會經濟問題。顯然,面對遲遲拿不出具體作為的兩岸論述,蔡英文似乎打算用空洞的“維持兩岸現狀”搪塞了事,主打“經濟發展”牌,轉移焦點轉換戰場。

  不過,“經濟發展”偏偏是蔡英文及民進黨的另一塊短板。民進黨雖然一貫標榜照顧勞工、農民等弱勢利益,2012年“大選”蔡英文也高舉“公平正義”旗幟,此後卻又強力杯葛兩岸服貿協議,一直被認為漠視企業界訴求,不受經濟界信任。

  蔡英文如今的請益之舉,顯然是吸取了2012“大選”遭遇企業界“臨門一腳”的教訓。但相比長期的“反商”印記,她想一次請益就搞定企業界並不現實。昨天座談時,她指著身旁的林信義説,大家見識過他的行政效率,中科開發只花10個月零5天,高雄自來水不能喝也負責解決,“他就是一個最好的標桿”。作為由企業界轉入政界的代表人物,林信義確實為企業界所熟知。但更多人留下的印象,恐怕是他作為扁“政府”首任“經濟部長”,因支援臺企西進發展被臺聯黨痛打,後來又因為施政不佳僅獲企業界3.1%的支援率,成為歷任表現最不理想的“經濟部長”。

  缺少拿得出手的經濟人才,也沒有具體清晰的經濟發展策略,這樣的民進黨憑什麼“收服”企業界?蔡英文的“點亮臺灣 希望行腳”,讓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陳水扁2000年的“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競選口號。

  許勝雄昨天感嘆這15年來經濟表現每況愈下,其實何嘗不是在提醒蔡英文:除了老掉牙的“希望”,你還能拿出什麼?(海峽導報駐臺記者劉強)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