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海觀瀾:命運共同體——兩岸攜手共建

2015年05月06日 08:0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大陸對臺政策的表述中,多次提到“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進一步提出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的5點主張。朱立倫也表示,海峽兩岸同為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這是一種契合,符合兩岸同胞的期許。尤其5點主張,深情而大氣,把兩岸關係、臺海局勢放在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闊大格局中,發出“大家一起來幹”的呼喚,推動中華民族進一步整合,同時提出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增進心靈溝通等具體路徑,都是切實可行的。

  共同體的概念在很多領域常用,甚至被廣泛使用,對它的解釋也很多。英國著名社會學家鮑曼認為,共同體是一種感覺,它是一個“溫馨”的地方,一個溫暖而又舒適的場所。據其解釋,它就像一個家,彼此信任、互相依賴。它像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屋頂,又像是一個可以暖手暖身的壁爐。

  顯然,兩岸共同體就是要營造“兩岸一家”的感覺。海峽兩岸血脈相連、歷史相承、文化相通,民族情感堅固,這在任何時候都動搖不了。但這些還不夠,兩岸命運共同體需有更多的共同目標、更密切的利益連結,甚至少不了一系列制度化的機制保障。現實中,臺灣部分民眾對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還有疑慮、還有阻礙,在一些議題上瀰漫孤島情緒,兩岸互信還需要逐漸累積。因此,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的5點主張,顯然也是針對臺海現狀提出破解難題的積極務實主張,表明大陸方面肩負歷史賦予的重任,在兩岸關係中“克難前行”。而朱立倫作為國民黨主席,無懼島內政治對手“抹紅”“抹黑”登陸,表示希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説國共交流是兩岸交流很重要的一環,也歡迎臺灣各個黨派、民間組織能用正面心態作兩岸交流,為人民負責,為下一代努力,這表明他是有擔當的。

  新的時代賦予兩岸負責任的政黨更大的期待。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就要踏實前行,多作為少作隔岸觀。正如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所説,“猶如雙腳,交互前進,行穩致遠”,兩岸關係風雨中走來,已有足跡可循,前路,還是靠兩岸同胞用雙腳邁出。大陸方面將繼續推動互利雙贏、增進同胞福祉的舉措,例如“5點主張”強調,要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5點主張”提到比“求同尊異”更為積極的“聚同化異”,也是值得臺當局思考的。在這裡引用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的一番話作為結尾:他説,當前國民黨處於劣勢,但並不能否定過去8年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面對島內“反中”力量結合外來勢力對兩岸關係進行反撲,朱立倫主席所領導的國民黨對於兩岸大局應當具有大志氣,不能因處於低潮就自我退縮、綁手綁腳。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