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李亞飛在第五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會論壇上的致辭

2015年04月22日 15:1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22日訊 22日上午,國臺辦副主任李亞飛在臺北出席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並致辭。全文如下:

  尊敬的論壇主辦方,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榮幸應邀參加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共同舉辦的財經論壇。首先,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向論壇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論壇的兩岸財經界、媒體界各位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

  2011年至今,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已舉行五屆,成為兩岸財經界探討兩岸三地經濟合作途徑、共同面對全球競爭的重要平臺。中央臺辦和海協會高度重視這個平臺,在首屆論壇上,王毅主任就ECFA簽署後繼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提出了積極推進後續協商、整合兩岸經計濟資源等四個主要方向;在第二屆論壇上,海協會安民副會長提出構建一個建康、宏闊、富於活力的“大中華經濟圈”的設想;在第三屆論壇上,國臺辦葉克冬副主任提出了鼓勵和支援兩岸三地加強企業合作、金融合作及建立更多機制化交流合作平臺的主張;在第四屆論壇上,國臺辦張志軍主任用三個”信”自深入闡述了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的基礎、條件與方向。面對今天和未來形勢,把脈兩岸關係,我想不妨借鑒中國人的養生理論,就如何促進今後兩岸經濟合作健康發展提幾點意見:

  第一,要固本培元。無論是對增進人的健康,還是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最重要的是鞏固基礎。對兩岸關係而言,這個基礎就是”九二共識”,就是兩岸授權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自2008年以來,正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會制度會不斷推進,兩岸直接雙向”三通”成功實現,經濟合作框架順利搭建,各界交流合作蔚成大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像陽光、空氣水一樣,普惠兩岸人民,增進同胞福祉。未來要想為兩岸經濟合作開拓互利雙贏的新空間,注入持續向前的新動力,就必須毫不動搖地維護和鞏固這基礎,確保臺海和平穩定、同胞安和樂利的大環境。

  第二,要扶正解表,在過去一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穩步向前,但也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其中包含一些經濟議題。比如對兩岸經濟合作受惠不均的質疑,對兩會協議可能衝擊島內産業的顧慮等等。我們在兩岸協商中願意聽取各界特別是臺灣各界不同的聲音,但也希望這些意見是善意的,有建設性的,能遵循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尊重所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兩岸協商及其成果是公平的,是相互體諒和妥協,互利雙贏的。如果談判一方的權威性和授權的有效性受到削弱,受損最大的只會是自己一方利益。今天在座各位,是兩岸財經界、媒體界的翹首,很多還是兩岸經濟合作的規劃者,參與者和推動者。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既需要大家行勝於言的努力,更需要大家承擔社會責任,堅守社會公道,發出正義聲音,引領輿論導向,共同營造一個有利兩岸經濟合作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氛圍。

  第三,要疏通活絡。回顧兩岸經濟合作歷程。札籬笆的故事總是徒勞無功的,通經絡的事情才能互利雙贏。我們處在一個開放創造價值、合作産生財富的時代,隔絕違背潮流,自閉沒有出路。在過去三十多年大陸經濟躍進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歷程中,臺灣企業與企業家做出了卓越貢獻。今天,大陸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經濟復蘇的信心來源和産業佈局的關鍵環節,即將向價值鏈的上游展開新的征程。我們衷心希望在這一進程中兩岸更能攜手同行,共用發展成果。

  近年來,大陸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採取的種種措施,將給兩岸經濟合作持續深化提供澎湃動力。諸如“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給兩岸企業對臺投資提供了重要契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為兩岸金融業加快全球佈局提供了良好條件;大陸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為大陸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主要助力;大陸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為兩岸産業特別是服務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未來大陸在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上的投資機會會大量涌現,臺企在大陸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還大有可為。

  同時,面對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兩岸經濟合作也應該有新思路。大陸打造開放型經濟體制的決心不會動搖,營造日益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方向不會改變。大陸臺資企業應勇於破除對以往優惠政策的路徑依賴,轉而以技術創新取代成本控制,以新興業態改造傳統模式,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樹立新的競爭優勢。福建自貿區的設立,是大陸實施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戰略的現實需要,意在探索簡政放權和制度創新領域的改革,進一步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它有望成為兩岸經濟合作和産業對接的新平臺,在設計初衷上更多是為了打造改革創新的高地,而非優惠政策的洼地。

  總之,兩岸財經界、企業界應聯手尋找臺灣經濟發展與大陸經濟新常態的銜接之道,探討兩岸經濟合作更高層次躍進的可行途徑,以加快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正常化、自由化進程。

  各位佳賓、各位朋友!

  和平需要用心呵護,發展需要勇於進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是單方的訴求,也不是兩岸一時一事之權宜,而是兩岸同胞共同選擇的、被歷史證明的正確道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有利於為兩岸經濟發展提供穩定預期,有利於為兩岸經濟合作拓展更大空間,有利於共同提升兩岸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有利於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民生福祉。和八年前,甚至是四年前相比今天兩岸經濟合作已經在新平臺、新起點、新領域全面展開,如果不進反退,將錯失良機。歷史教訓相去不遠,未來前景需要共同把握。

  謝謝大家!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