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望加入亞投行分一杯羹 擬翻轉“悶經濟”

2015年03月26日 09:24 來源:環球時報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就在多國向亞投行伸出“橄欖枝”的同時,作為東亞兩個特殊地區的香港和臺灣也在討論加入亞投行的可能,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香港《明報》25日援引港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港府在去年11月APEC峰會上已向中央提出加入亞投行,中央政府也反應正面,但加入亞投行需注資數十億美元,即超過百億港元,港府要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港府深知,注資亞投行,作為向“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提供基建設施的資金,回報期相當長,但加入亞投行後,可爭取部分融資在香港完成,這對香港金融相關的服務大有幫助。另外,港鐵及香港建築公司、環保水利顧問公司,也可分一杯羹。報道稱,香港不能跟現有33國一樣宣佈自己加入亞投行,目前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與金管局正參與其中,與中央研究香港會以何種形式加入,目標是“享有等同創始成員國的地位”。

  《明報》還稱,港府曾向中央提出將亞投行總部設在香港,但中央的意願仍是在北京,而且亞投行總部將有數以千計來自不同成員國派來的職員,香港無論在辦公場所、住宅及國際學校方面都未必能應付得來,所以已停止爭取。

  香港嶺南大學經濟系主任何濼生認為,香港加入亞投行會有很多機遇,如有利於香港基建發展,也讓香港有機會參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基建工程,而對金融而言,亞投行將來發行債券,香港都有機會參與。不過,由於港府注資亞投行時要過立法會財委會一關,因此仍有變數。“新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稱,要詳細檢視亞投行能發揮的功能、注資金額多少,才能決定是否在立法會支援注資。他舉例説,前特首曾蔭權出任財政司司長時,曾率香港商界團“開發大西北”,但效果不佳,因此要審慎處理。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表示,香港如能爭取到與其他國家在亞投行的對等地位,將大大有利於經濟發展,立法會議員不應阻礙注資。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李秀恒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亞投行未來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必將擔任重要角色,香港在融資和資産管理方面極具優勢,因此應積極研究加入亞投行的可行性,參與籌建和營運,發揮所長。

  臺灣也在積極評估亞投行。據臺灣《聯合報》25日報道,有“立委”日前在“立法院”質詢時問到亞投行問題,臺“財政部長”張盛和回應稱,如果受到邀請,願意參加,可擴大臺灣資金的去路。陸委會主委夏立言24日表示,從“國發會”到“經濟部”、陸委會都正深入、積極研究“一帶一路”,希望了解有沒有臺灣能參加的商機。對於亞投行,夏立言表示,由於亞投行是政府間組織,須了解臺灣參加的條件,但相關規則6月底才確定,陸委會還需研究,會積極準備。

  臺灣經濟研究院學者吳福成24日在《中國時報》撰文稱,面對組建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快速登場,臺灣財金高層也開始與時俱進,一反去年強烈質疑那是大陸的對外政經陰謀、唯美國立場馬首是瞻的舊習性,如今大趨勢發展使然,臺當局權責部門態度已轉向彈性務實。深切期待這次蕭萬長的博鰲之行,能勇於對兩岸共同參與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必要性和意義發言,甚至利用重要會見場合充分表達這一建議,讓正處於“悶經濟”的臺灣多一些“翻轉”的空間和機會,在努力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獲得堅實的支援力量。

  據臺“中央社”25日報道,臺前“副總統”蕭萬長將以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身份參加今年的博鰲論壇。蕭萬長預定26日晚間率團赴海南參加博鰲論壇,並於28日和大陸領導人會面,其間可能談及亞投行議題。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陳德升25日説,“一帶一路”從陸路與海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由亞投行提供沿線基礎建設資金,若再有自由貿易協議(FTA)連結,力量不見得會輸于臺灣積極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他表示,過去兩岸常説要一起賺世界的錢,現在能否透過“一帶一路”結合各自優勢,共同分享歐亞、乃至於全球市場商機,是可關注的議題。

  在國臺辦25日的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有學者呼籲臺灣應主動加入亞投行,分享這一機遇,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回答説:“據了解,有關各方正在按照籌建亞投行備忘錄進行籌建工作”。對臺灣媒體提問的“臺商應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范麗青表示,關於臺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問題,“我們願意就此聽取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中國時報》25日稱,北京至今未對臺灣參與亞投行有過多表態,臺灣要加入亞投行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本報駐香港、臺北特約記者 淩德 陳雯萱)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