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柯文哲賴清德舉"反企業"大旗 被罵反百姓生計的笨蛋

2015年02月28日 12:1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北市長柯文哲、臺南市長賴清

  臺北市長柯文哲、臺南市長賴清德上任後,聚焦産業龍頭,引發造成産業空洞、百業蕭條、工作消失、人口流失的隱憂。(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圖) 

  台灣網2月28日消息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署名謝永生的文章——笨蛋 我的業績 就是你的政績!。文章指出,任何一個負責的領導,執政後都會試圖以開放的,包容的態度面對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之間的衝突。近日,賴神(臺南市長賴清德)在宜蘭對鄉親説,他是受到陳定南反財團,拒收賄賂,保護土地的精神感召才棄醫從政的。拒絕受賄,法律有明文規定沒什麼好討論的。但是反財團作為從政的動機,讓人緊張。

  作者回憶説,5年前,我們公司在北京設了一個精密化學廠,投資時正巧是北京的房地産開始飆升的時候。我們同事曾打趣的估計,如果當時我們投資任何樓房,現在至少有值5倍以上的投資報酬。可是,我們只會是地主,坐收漁利,對公司的營運沒有其他實質的貢獻。我們選擇依照既定策略,開辦營運。我們獨資經營,組團隊,租廠房,買設備,定産品,打市場沒有關係,只扎紮實實的研發生産。

  5年下來,我們不但有了些盈餘,還創造了有意義的就業機會,練就了一組高科技人才。請問,賴神會反對這樣的企業投資嗎?事實上,90%的企業都是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動輒投資幾千億美元,成千上萬雇人的那種超大企業,少之又少。但是魔鬼就在於,大企業的任何決定,都牽動著小企業的興衰每一個大企業的周圍,都層層圍繞著成千上百個既競爭也合作的中小企業。所以每當你引進一個超級大企業,就會生出千百個小企業。而真正造福地方的,與老百姓生計息息相關正是這些中小企業。

  所以,當官員高舉反財團旗幟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反中小企業,反老百姓的生計。我不是説對企業要姑息養姦,甚至成了他們的同路人。但像柯P那樣,一上任就不由分説的,挑明瞭要圍剿大企業,就顯得非常不理性了。

  作者進一步質問,P、賴神等人如此積極的營造反企業的氛圍,他們可曾提出成熟而合乎自由經濟原則的替代方案?一個理性的領導,不會隨便拿經濟活動開玩笑。因為經濟活動代表人民的收入、小店舖的生計、年輕人的機會以及政府的稅收。一般老百姓不容易了解整個經濟活動的運作,但一個執政者豈可因此玩弄民心?

  作者説,為了經營企業,我會拜訪政府單位,與官員討論事情,歧見在所難免。但我從未碰到過擺明瞭不歡迎企業的官員。這原因很簡單,從政者的政見大都跟老百姓的生計、生活有關。而在自由經濟制度下,這些承諾都得靠企業家明瞭有利可圖之後,才能實踐承諾。所以,企業家的業績,就是官員的政績。在美國如此,在臺南、宜蘭、臺北也是如此。

  長久以來,臺灣陷入了這個以喊爽就好的民粹經濟泥淖裏,如石化業在臺灣是頭號公敵,但許多重要的精密化學品、電子化學品、橡膠化學品、塑膠添加劑、醫藥、化粧品、農藥、水處理劑等行業所需要的基本原料,都是由石化業生産的。石化業還是個三多産業:投資資本多、技術種類多、勞工需要多。它的上下游有高度的整合性,規模又大,因此經濟性、規模性條件非常優越。臺灣的石化業在經過50年發展,在世界上佔有重要領導地位。如果肯理性思考,會發現這個産業是現階段臺灣經濟非常需要的。可是每每一逮到機會,政客們就拿石化業開刀,藉以凸顯自己反財團的形象。

  作者最後指出,一個地方父母官以反財團做為自己的政見,極盡所能的把産業龍頭逼走,那麼産業鏈裏的各行各業也會逐一離開。其結果就是産業空洞、百業蕭條、工作消失、人口流失。這個道理很淺顯明白,但是官員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作法,面對空蕩蕩的村落,如何自圓其説?(台灣網 王思羽)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