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立委”補選 臺上“英倫大戰”臺下派系混戰

2015年02月02日 08:43 來源:海峽導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4年縣市長選舉,新當選人中有5位(臺中、彰化、屏東、南投、苗栗)原本是“立委”,依規定,“立委”剩餘任期超過一年就需要進行補選。

  5區“立委”補選,任期與競選期短,選情冷投票率低,媒體關注度不高,席次變化對“立法院”的結構不會有任何改變,更對下次“大選”不會有鐘擺或骨牌效應。但卻是朱立倫擔任黨主席的首戰,也是蔡英文登記黨內“總統”初選前的最後一戰,“英倫大戰”的成分遠遠勝於“立委”補選。

  2014年地方選舉,潰敗的國民黨,除了馬英九首當其衝以外,各地方派系實力也出現消長,但補選選區派系的卡位與爭奪卻不受敗選的影響,所以國民黨參選人,除了面對民進黨的挑戰以外,還需要面臨黨內派系的扯後腿或消極的抵制。在苗栗新縣長徐耀昌是新黃派當道,此次補選提名同派系但已淡出政壇十年的徐志榮,其他派系如以劉政鴻為主的小劉派,或已經不成派系的老黃派小山頭等,也只能袖手旁觀,伺機而動。在南投也是如此,雖然許淑華基層實力雄厚,且獲得新縣長林明溱及吳敦義的支援,但面對南投縣的前縣長李朝卿或同是泛藍的陳振盛,前者只能消極退出,後者則積極轉向支援民進黨。

  臺中市的蕭家淇雖然長時間擔任副市長,長期抬轎首次坐轎,恩怨較少,但此區國民黨實力者張宏年前議長,在縣市合併之後二度爭取議長失利,實力與賣力都不如前。本次派系對立白熱化就屬彰化,國民黨中央力挺卸任縣長卓伯源,國民黨地方派系則團結對抗卓伯源,形成中央與地方派系的對決。卓伯源直指地方派系是黑金派系,雙方互扯後腿並非首次,只是歷來選舉從私下逐漸臺面化,而本次更公然對決。地方派系用意十分明顯,意在拉下卓伯源。

  選情相對單純的屏東,派系的恩怨卻也不單純,廖婉汝屬於林派,國民黨前秘書長曾永權是張派,廖婉汝在曾永權掌權階段,屢次爭取縣長提名不成,甚至委曲求全只爭取鄉鎮市長也未能如願,終於在曾永權卸下秘書長一職才獲得提名,出戰廖婉汝的出生地,卻並不是她發跡或長期經營的地盤。

  5區“立委”補選,國民黨的優勢地盤在苗栗縣、南投縣,無懼地方派系的不合作但依然有優勢的彰化縣,卻因決裂嚴重,選情出現混沌不明。而臺中市、屏東縣,國民黨組織與實力本就不如民進黨,地方派系抵制只是雪上加霜而已。(特約撰稿人、“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 洪耀南)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