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灣“修憲”切莫碰觸兩岸關係紅線 偷渡“臺獨”

2014年12月29日 10:18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旺報》29日評論文章,原題《修憲切莫碰觸兩岸關係紅線》,作者為廈門臺灣問題研究學者齊品泰,全文摘編如下:

  九合一選舉後,臺灣各派政治勢力圍繞選後權力生態和2016大選進行積極佈局。其中,由朱立倫提出的通過“修憲”施行“內閣制”最受外界關注。如果旨在提升臺灣施政效率和民主化水準,相信大陸不會提出異議;但如果企圖借“修憲”偷渡“臺獨”,則會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修憲”議題被拋出後,各股政治勢力的較量呈現明顯的權謀色彩,暴露了政客為自身利益而意圖任意改變臺灣政治制度的用心。

  自從臺灣2005年第七次“修憲”後,國民黨等泛藍政治勢力一直不支援“修憲”,認為這會引起兩岸關係不必要的緊張,也會引發臺灣內部不同意識形態民眾之間的對抗。況且,當前臺灣“修憲”門坎極高,已近乎難以完成的任務。民進黨則是主張“修憲”,不僅在於改變有關領土和主權等內容,而且也主張將雙首長制改為“內閣制”。

  在此次“修憲”議題中,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立場完全互換,國民黨成為發動者和支援者,而民進黨卻成了反對者。國民黨之所以冒著有可能被操作成“法理臺獨”的風險,拋出“修憲”的主張,主要考慮有二:

  一是歷經陳水扁和馬英九兩位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執政,臺灣民眾對所謂的雙首長制或者“總統制”已經累積了很大的情緒,推動旨在實現“內閣制”的“修憲”,有一定的民意基礎。

  二是為2016年可能的政黨輪替預作準備。九合一選後,民進黨聲勢看漲,國民黨贏得2016年選舉的難度加大,因此朱立倫將寶壓在“內閣制”。由於國民黨料將繼續保住立法機構多數黨的地位,實現“內閣制”意味著將透過“組閣”的方式掌握一定的權力。

  兩黨立場互換,讓外界透徹地看清了一點,誰在臺上或者誰最有可能執政,誰就絕不會推動內閣制,而在選舉中處於弱勢的一方,則會高舉“內閣制”大旗。臺灣政治勢力的這種政治操作,或許可以贏得一時的政治利益,但毫無疑問將會增加臺灣民眾對政治的厭惡感。

  根據“一國兩制”方針,臺灣有權制定和變更法律,也可以決定施行何種政治制度,因此大陸對臺灣“修憲”和施行“內閣制”並沒有特別的看法,甚至對臺灣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並造福于臺灣百姓的制度樂觀其成。然而,如果臺灣有人企圖借機炒作“統獨”議題,則為大陸所關注和強烈反對。

  對於此次“修憲”,部分“臺獨”人士也沒忘記他們的初衷,提出要走陳水扁道路。部分民進黨人士提出要討論“憲法”中“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等字眼,都是在向外界發出危險的信號。

  即使這是民進黨為反制國民黨、意圖嚇退“修憲”而採取的伎倆,也難以獲得大陸的諒解。當前正是外界觀察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關鍵期,在這敏感時刻,如果民進黨被外界冠上走陳水扁老路的帽子,將使其2016年的選舉之路蒙上陰影。姑且不談大陸對臺灣的強大壓力,即使是美國也不會坐視另一個“麻煩製造者”上臺執政。

  在剛剛過去的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曾經試圖打“藍綠對決牌”,然而結果是不但沒有吸引泛藍選民投票支援,反而招致中間選民的不滿,使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獲得臺北市長選舉史上僅次於2002年馬英九的第二高票。這説明當前臺灣的選民結構和主流民意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操作“統獨”議題已難以獲得臺灣民眾的認同,甚至會引起民間相當程度的反感。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