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美式民主衰敗 臺式民主崩解” 臺灣未來何去何從

2014年11月10日 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太陽花學運反映臺式民主已幾近崩盤

太陽花學運反映臺式民主已幾近崩盤。(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台灣網11月10日消息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美式民主衰敗 臺式民主崩解》一文,作者係科技業顧問、專欄作家。文章對衰敗的美式民主及幾近崩盤的臺式民主進行剖析,並呼籲臺灣兩大政黨主席深入思考臺灣未來民主制度何去何從。

  文章首先指出,施行資本主義、採用民主制度的諸多國家、地區,近年來都不約而同地呈現嚴重貧富不均、社會動亂不安、政府的信任度降低等問題。許多學者開始質疑,實行多年的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是否到了該改弦易轍的時候?國際間出現不少文章與書籍,試圖探討這些問題的病因並找出改革良方。

  美國學者弗朗斯西福山在美國外交雙月刊上撰文《衰敗的美利堅─政治制度失靈的根源》,坦誠剖析美國民主政治制度所呈現的諸多流弊。他悲觀地認為美國民主制度改革無望,幾乎是“死路一條”(No way out)!

  福山是這麼批評美式民主的:美國民主制度原本用行政、司法和立法三權分立,來對應政治制度的三個基本類別——國家、法治和民主。行政部門用權力去執行法規、實施政策;司法和立法部門則制約這種權力以確保公器公用。但是因為美國人一向有對政府權力缺乏信任,故一直強調使用司法和立法制度來制約國家政府部門的權力,讓美國成為“法院和政黨組成的國家”。兩黨輪流做莊的政黨政治,因為背後受到財團的影響,無法照顧多數民眾的利益。而多數公民則因為工作繁忙無暇參與公共事務,導致民意受到少數人挾持。

  《美式民主衰敗 臺式民主崩解》作者據此發問,上述批評對臺灣人來説,是不是看起來十分眼熟?臺灣行政當局根本已經被“法院”及立法部門限制了行政權,成為跛腳的弱雞。更荒謬的是,臺灣超無效率的立法部門,更是屢屢受一群沒有民意基礎的“社會團體”與“利益團體”所操縱把持,一再自廢武功。

  該文認為,最近在臺灣發生的種種事件,就可以看出臺式民主崩盤的前兆:從太陽花學運便可看出年輕世代把“目無法紀、為所欲為”當成了“自由民主”;選民不是在“選賢與能”,而是在選擇黨派與“國家認同”;“朝野”政黨為了搶奪執政權,幾乎到了無所不用其極、不顧臺灣死活的地步;氣爆與食安等危機不斷、經貿協議停擺,“朝野”則忙著推諉卸責,更證明了臺當局及地方縣市政府給人民的信任度,已幾乎破産。

  造成美式民主失靈的根源,可追溯到美國三套制度演變而來的歷史順序。在法德等歐美國家,最早有了法律,然後有了現代國家,後來才有了民主。美國則是先有深厚的英國普通法傳統,再有了民主,後來才發展出一個現代國家。而學習美式民主的許多拉美及亞洲新興國家、地區,多數人民教育程度較低,又缺乏堅強的法治基礎,其民主制度根本脆弱得不堪一擊,遂逐步走向動亂、獨裁、貪腐,甚至民不聊生。

  學者福山對改革美式民主提出了建議,那就是停止兩黨輪流做莊,學習英國的議會內閣制——由佔有絕對多數議會席次的政黨來執政,即是所謂的“民主獨裁製”——執政黨有權決定行政部門負責人與主導各項法案的通過,不需要經過冗長辯論、不受法院的阻擾,讓政府更有效率。執政綜效由執政黨負全責,如果表現不佳,議員可以投不信任票要求首相下臺!

  《美式民主衰敗 臺式民主崩解》作者由此指出,熟稔英美民主制度的臺灣兩大政黨主席,必然可以理解學者福山對英美民主制度利弊之剖析。兩人不妨平心靜氣思考一下,臺灣未來的民主制度何去何從?未來臺當局是否可以考慮採取“內閣制”——執政黨由“立院”席次過半的絕對最大黨擔任,否則由旗鼓相當的兩大黨組織“聯合政府”?因為唯有這樣,才可能讓政策延續,不因政黨輪替而中斷,各項提案不因藍綠對立而在“立法院”長期停擺。

  文章對後強調,眼見臺灣地區周邊國家紛紛簽訂各項貿易協定、互採零關稅,臺灣卻因為藍綠內鬥而困坐愁城、一籌莫展,逐漸被邊緣化。臺式民主的困境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臺灣的未來恐怕只能坐以待斃。(台灣網 王思羽)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