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紓解民困振興經濟馬當局須果斷實行周延措施

2008年09月04日 10:26:00  來源:
字號:    

  繼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泰國、韓國採取退稅、減稅以緩和全球通貨膨脹及經濟衰退打擊之後,英國布朗首相日昨宣佈,將投入10億英鎊(約合18億美元)拯救房市及經濟危機。臺灣《工商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布朗當局大手筆拯救房市與經濟的決定,我們雖然無法預知其可能結果,但對其實時、專業與自信的施政態度與積極作為,不拘泥世俗眼光與評價,不忌諱招惹黨政或一般民眾批判的道德勇氣,卻願意給予肯定,並期待同樣面對嚴峻不景氣考驗的馬當局,能夠果斷實行周延措施,紓解民困振興經濟。

  對於世界各國因應通膨及經濟衰退的打擊,該報日前發表“參考美日星港韓做法以紓解民困振興經濟”社論,詳細引述美日星港韓採取包括退稅在內做法,以協助民眾對抗通膨、紓解工商業困境,以及為走緩的景氣注入活力。基本上,面對同樣物價飆漲與景氣低迷威脅的馬當局,並未坐視或忽視不管,曾于六月間宣佈了鼓勵保險業8兆資金投入股市等救市計劃,並於日前再度宣佈提供産業租稅獎勵、優惠房貸及擴大國際招商等提振景氣八大措施。因為這些提振股市或振興經濟措施,或因純屬宣示規定或內容空洞、有名無實,以致遭到輿論及工商業界批評,要求比照美日等國實行直接退稅做法的聲浪也逐日升高,也逼得一開始明言反對的“行政院”讓步,對外表示願意重新思考、評估退稅的可行性。

  坦然言,相對於新加坡、香港因為財政盈餘而有實力全面退稅,臺灣不但年年財政赤字,更是債臺高築,勉強舉債退稅,難免招致東施效顰、債留子孫之譏。何況,依據目前的相關稅法,除非執政的馬蕭劉團隊緊急動用泛藍“國會”力量,修正相關法令,否則缺乏法源,如何退稅?但不能、不宜實行退稅或其他救急措施,臺灣當前民不聊生、百業蕭條的困境,如何緩解?具體而論,除了股市一再破底,連6600關卡都失守,市值蒸發逾7兆元,股民損失不貲外,從官方資訊或媒體可以隨手拈來數據即有:“520”後外資賣超臺股逾3000億元促成台幣相對美元大幅貶值、“經建會”景氣概況出現多年未見藍燈、七月貿易逆轉為入超4.1億美元、“中華電”等電信三雄業績竟然大幅減退、八月全臺汽車銷售數量竟然劇減至9563輛、七月全臺零售消費統計持續減退7%、七月全臺票據退票比率達27.2%。除了這些深具指針意義的數據説明臺灣景氣低迷外,無日無之的妻離子散、全家燒炭社會悲劇新聞,更説明經濟衰退業已造成整個社會的動蕩不安。

  面對上述民生不安、工商蕭條困境,臺灣朝野當然可以搬出景氣迴圈理論,靜候衰退過後的復蘇,或者祈禱美日中國大陸等經濟大國景氣儘早復蘇,提供外貿市場,提攜臺灣景氣上升。當然,也可以傚法美日星港韓採取退稅,乃至因為財政拮據及法源無著而不走退稅之路,別出心裁改採退稅以外手段,譬如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循由推動公共建設以刺激景氣、提高就業,乃至採取名義上雖然不是退稅,但實際卻可以發揮類似效果的全民現金補貼做法,利用增加消費、擴大內需以提振景氣,擺脫全球性通膨及衰退糾纏。

  社論表示,不管是採取那一種策略及手段,我們希望思考要周延,決策要果斷,不能再犯六月提振股市及日前宣佈八大措施的內容空洞及時間太遲錯誤,更不能一天到晚開會,把寶貴的時間花在討論及爭吵不休之上。“宋人議論未定,金人兵已過河”的殷鑒必須記取。至於紓困救市方案一公佈後,我們相信雜音難免,相關官員更難免遭受質疑,但非常時刻需有非常擔當採取非常做法,財經金各級官員應該任勞任怨放手而為。1950年代穩定臺灣經濟關鍵人物的尹仲容,雖然諸多決策招致社會誤解,乃至因楊子木材案而官司纏身,但只要出發點在福臺利民,俯仰無愧天地,即應無所顧忌,一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