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戒急用忍”早被證明失敗 開放才是硬道理

2008年07月29日 08:56:00  來源:
字號:    

  最近臺聯黨與國民黨的關係顯得有點緊張,主要是因為馬當局打算開放十二吋晶圓廠赴陸投資。作為“戒急用忍”政策守護神的李登輝,對於國民黨的開放政策當然會有不同意見,所以才會透過親李人士對外透露,“李登輝對馬英九和賴幸媛的表現很不高興,且很快就會公開批馬,馬若無具體響應,臺聯黨將下令賴幸媛辭官‘回娘家’,否則不惜開除黨籍。”不滿之情可謂是溢於言表。

  不過,親李人士在透露李登輝的不滿時,亦表示“馬英九當選後只拜會過李登輝一次,原本馬不定期會和黃昆輝溝通,但現在幾乎斷了音訊;馬不重視臺聯黨的態度,讓李登輝很介意。”據此分析,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認為,李登輝與臺聯黨對於執政黨的不滿,不完全是因為政策走向問題,更有提醒執政黨要重視臺聯黨意見的用意,否則無需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外表示對執政黨施政的不滿。因此若要化解臺聯黨的不滿,不是修正開放路線,而是要加強政治溝通。

  除了李登輝與臺聯黨反對十二吋晶圓登陸之外,民進黨同樣也不贊成。民進黨幹事長賴清德認為,“12吋晶圓廠可以説是臺灣,在半導體上最關鍵的技術,如果這個時候開放,沒有相關的配套,沒有相關規定的話,一定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作為主要的反對黨,民進黨反對12吋晶圓廠開放赴陸投資乃意料中事。因為不如此反應,等於就是對其過去所堅持的不開放政策打了一耳光。基於捍衛該黨過去執政時的政策價值,説什麼也不可以在下臺不到百日之內,轉而支援其過去極力反對的政策。否則要怎麼告訴支援群眾,過去他們所堅持的是對臺最有利的政策呢?

  民進黨反對開放的理由是因為12吋晶圓是臺灣半導體關鍵的技術,所以不宜登陸。不過,當美國英特爾公司于2007年宣佈在大陸投資設置12吋晶圓廠,並將於2009年以90或65奈米製程技術投入生産之後,12吋晶圓廠就應該不再成為臺灣半導體産業的關鍵技術了。更何況管制科技産業赴陸投資更嚴的美國,都可以容許英特爾到大陸,實在看不出來臺灣有什麼不可以開放的理由。

  至於有論者以1990年代美國摩托羅拉、日本NEC先後赴中設廠為例;説明該兩廠在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廠並未成功且出現虧損,臺灣當時採取的“戒急用忍”,反而厚植臺灣半導體産業根基,則是大大有待商榷。社評指出,殊不知當一種産業外移之後,只要是投資環境許可,産業升級或新的産業移入就有機會發生。2008年5月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與臺積電共同宣佈,為促進半導體産業的持續成長,2012年將是半導體産業進入18 吋晶圓製造的適當時機,不就説明這樣的現實嗎?否則臺灣半導體兩大晶圓廠之一聯電為何要遊走法律邊緣投資和艦案?所以,臺當局要做的是健全投資環境,而不是設法將廠商綁在臺灣。

  社評表示,中國大陸所以能夠在30年之內,從民窮財困的第三世界國家,一躍成為影響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角色,所秉持的就是開放的政策。臺灣具有許多高素質的人才,過去也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世界經濟波動的衝擊,所以能夠持續維持成長,所秉持的也是對外鬆綁與開放。如今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唯有對大陸實行開放政策才能為臺灣經濟注入新的活水,“開放是硬道理”足堪借鑒。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