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改寫前八年丟人經濟數字 唯推行和平穩定開放

2008年07月25日 10:36:00  來源:
字號:    

  臺灣經濟在過去八年的倒退,是民進黨上臺後搞了八年“臺獨”的結果。

  香港《文匯報》24日刊文指出,江丙坤在香港舉行的兩岸論壇中,列舉出臺灣以前賴以成功的三個經濟發展理念,那是兩岸和平、政局穩定和經濟自由,但民進黨當局逆行倒施,全力鼓吹臺灣“獨立”,並且貿然停建“核四”,進行經濟鎖臺,令到臺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江丙坤提出國民黨和民進黨經濟發展政策上的分歧和對立,並且同時以實在的經濟數據來説明:

  江丙坤以二千年來做分界點,當年臺灣的儲蓄率是二成五,但到二○○七年,儲蓄率上升到接近三成,陳水扁執政八年,臺灣人的儲蓄率上升了四個百分點,在臺灣這類成熟型的經濟,內部消費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儲蓄上升,那就等於消費下跌,直接影響了臺灣的經濟表現。在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九年的十年間,民間消費平均每年以6.7%增長,成為臺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但到了二○○○年至二○○七年,民間消費每年只增長2.36%,消費無力,經濟繁榮也大為失色了!

  文章認為,臺灣這七八年的儲蓄率持續上升,消費不斷下跌,主要是反映出臺灣人對未來前景的擔憂,他們害怕失業,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抱有懷疑,那就拚命壓低消費,省下不必要的支出,以備不時之需,江丙坤所列舉民進黨的錯誤措施,就是令到臺灣民眾對前途喪失信心,而消費就是首當其衝!

  儲蓄率高其實也不一定是壞事,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亞洲區,其儲蓄率也往往偏高,但前提是投資率必須相應提高,儲蓄得到利用,可以轉化成為投資,那麼投資就可以替換消費的位置,不但如此,投資更可以擴大經濟的規模和生産力,進一步增加全民的收入所得。

  但因為臺灣經濟的核心問題是對當局政策失去信心,這不但令到消費信心下跌,連投資的信心也失去,臺灣島內投資毛額的投資率,由二千年的二成三,跌到○三年最低的一成七,之後稍作回升,也是在兩成左右徘徊,這就造成儲蓄雖然持續上升,但投資卻不升反跌,超額儲蓄由二千年的2.8%,一年之間就跳升到6.2%,民進黨上臺的一年,閒資就跳升兩倍有多,往後還是不斷上升,到二○○三年超額儲蓄更高達9.3%,到民進黨落臺的前一年,超額儲蓄還是高達9.1%,這就是江丙坤在論壇中所稱為的“爛爛頭寸”了!

  文章直言,民進黨的無能,拼命以搞“臺獨”來替換幹實事,最實在的反應,就是不敢消費,不敢投資,省吃儉用來以備不時之需。這些統計數字,已經可以實實在在地説明民進黨上臺八年所造成的經濟災難。

  除了民間消費和投資出了問題,其他的經濟指標,幾乎無一不退步下跌,二千年的前十年和後八年相比,當局消費由平均每年增長2.7%跌至平均的0.69%,固定資本形成由7.43%跌到0.93%,民間投資由10.7%跌至3.31%,當局投資更由每年增長5.5%,倒退到每年負增長5.5%,看完這個數字,就真正明白到什麼叫天淵之別了!

  文章最後指出,臺灣經濟在過去八年的倒退,是民進黨上臺的結果,也是搞了八年“臺獨”的結果。馬英九上臺,雖然暫時未能實踐其“馬上,好”的競選諾言,讓臺灣的經濟立刻大幅回升,因為經濟發展,是破壞容易,建設艱難,但以國民黨過去五十年掌權經驗,只要維持著江丙坤所列出的“兩岸和平,政局穩定,經濟自由”的十二字真言,利用大陸經濟發展的動力,要改寫民進黨上臺八年的丟人經濟數字,相信也不是難事!(張志剛)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