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人權論壇  >   相關評論  >   正文

熱議中國夢 探討人權觀

2014年09月22日 13:3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權保障中國夢的內涵與實現方式

  〔中國〕薛進文

  中國共産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強調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權保障中國夢蘊含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質,銘刻著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深刻印記,體現了中國政府的人權主張。它立足於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有著不同於西方人權模式的獨特潛力,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輝煌成就。

  人權保障中國夢蘊含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質。比如,傳統儒家思想倡導“仁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下為公”、“禮之用,和為貴”,無不體現了尊重他人、重視集體、注重人的生存和發展等民本之道、社會穩定之道;“四海之內皆兄弟”,“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思想,體現了推崇和合的社會觀;“據法聽訟,無有所阿”,表達了依法辦事的理念等。

  人權保障中國夢銘刻著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深刻印記。進入近代以後,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朽,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100多年的特殊歷史,決定了中國屬於人權領域的後發國家,決定了中國的人權事業要經歷一個逐步發展進步的過程,也決定了生存權、發展權在人權保障中國夢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人權保障中國夢立足於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中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還很突出。

  “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被中國政府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與這一目標相一致,中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戰略舉措,為人權保障中國夢提供了實現途徑。

  中國政府正在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從制度層面入手,用政策與法律的力量,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努力把尊重和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以及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社會特殊群體的權利,逐步轉化為更加系統完備、成熟定型、科學規範、有效運作的體制機制安排,最終通過制度優勢,彰顯中國特色人權保障體系的制度魅力。

  在經濟和社會權利方面,中國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財政能力的不斷增長,國家將持續增加扶貧、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公民的經濟和社會權利的實現程度必將穩步提高。

  在文化權利方面,中國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強調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

  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方面,中國堅持“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總之,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我們相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人權事業必將呈現更加美好的圖景,人權保障中國夢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作者薛進文係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