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人民日報聚焦:真人秀,應該秀出中國風

2015年07月30日 08:2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不看明星該看什麼

  近兩年來的真人秀節目中,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明星正在成為絕對的主角。哪個節目請的明星越多、越大牌,就意味著哪個節目的收視率越高、市場效益越好,這種“靠明星博收視”的思維幾乎成了衛視之間競爭的潛在邏輯。

  在這種節目培養的觀賞邏輯下,一些觀眾不禁要問,真人秀節目,不看明星看什麼?

  業內人士介紹,在真人秀節目參與者的選擇上,歐美節目和韓國節目明顯不同:前者多以普通人為主,後者多以明星為主。在這個基礎上,歐美節目通常會賞以重金激勵選手,為了增加節目看點,甚至不惜展現色情、人性惡的場面。但顯然,這樣的節目在東方市場難以符合觀眾的價值觀,這也是韓國節目選擇以明星為主,將節目看點從競爭轉向明星綜藝遊戲的原因之一。同樣地處東亞的中國,觀眾的取向自然與韓國類似。

  但請明星的價格並不便宜。在《中國好聲音》播出前,國內的真人秀節目製作費用都還停留在1000萬元以下的水準,《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投資卻高達8000萬元,其中僅幾位導師的費用就超過總投入的一半,這正是當年該節目輾轉多家電視臺都沒人敢接手的原因,而該節目每一季的投入都還在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

  與室內錄製的節目相比,戶外真人秀節目的投入更多,場地、設備不僅都要花錢,明星錄製節目所需的檔期更長,價格自然也就更高。業內人士透露,一些真人秀節目邀請明星的費用就已經佔到節目總投入的2/3,近期某位明星拍攝某檔節目的費用甚至超過3000萬元,一季節目的費用超過億元對一些電視臺來説也變成了家常便飯。

  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明星的真人秀就活不下去。《通知》指出,真人秀節目要避免過度明星化,提高普通群眾參與真人秀節目的人數比例。要摒棄“靠明星博收視”,糾正單純依賴明星的傾向,不能把節目變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場所,不能助長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風氣。

  “好的節目一定不是在於明星有多大,而是在於通過什麼樣的節目內容設置,引發觀眾內心的共鳴。”劉熙晨説,“因此,從大的發展方向上來説,綜藝節目本來就要以人為本,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到真人秀節目中一定是趨勢。”

  當然,觀眾的觀賞習慣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業內人士分析,國內真人秀節目從過度依賴明星到以普通人參與為主,還必須經歷普通人和明星一起參與的發展階段。他們認為,目前一些電視臺在這方面也已經做出了探索,而總局此次《通知》的出臺,將加速國內真人秀節目邁向成熟的進程。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